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香港问题从古至今一直困扰了许多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普选现在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在中国的土地上实行普选,这个并不多”,香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156年,没有什么民主元素,回归后,中央承诺香港可在2007年以后的适当时候实现普选。现在终于到了这个关键时刻,香港要不要普选,这是一个历史转折,“能不能转过去,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明
材料二 民主争斗把香港的政治气候带入新的时代。代沟已经出现:年轻人支持民主改革,老一辈倾向于维持现状。与此同时,自从“占中”运动以来,香港本土主义盛行,少数人还走向“港独”的极端。英国《卫报》称,政改遭否的后果有:香港社会将因此严重分裂,经济发展的环境将受重创。此外,香港的民主会陷入停滞,最终整个香港都会受损。报道说,但如果方案得以通过,泛民人士将组织更多的抗议,甚至会产生“暴乱”。这样香港的社会秩序将进一步受损,社会治理将难上加难。
——环球时报
材料三 中国要维护香港作为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影响外国人在那里的投资。在这个前提下,由香港人,包括在香港的外国人管理香港。他说,香港有了地方政府,我们的新宪法有规定,允许建立特别行政区,由香港人自己组成政府,不管是华人、英国人或其他人都可参加,可作政府雇员嘛,甚至成为香港政府的成员都可考虑,各种制度也不变……
——《邓小平与外国首脑及记者会谈录》
(1)结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香港进行普选和普选失败的原因。(2)香港政改方案被否,2017年普选落空。根据材料二,香港政改未能通过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观点的合理性和现实性。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君主除了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为扭转此局面统治者推行事战争、训练和军事制度以外,不应该有其他的目标和思想,也不应该把其他事务当作自己的专业,因为这是做统帅的人仅能有的唯一的专业。当人民对他抱有相当好感的时候,君主不应该过多担心阴谋政变;但是当人民敌视君主,用憎恨的眼光看待他的时候,他就一定要惧怕所有事情和所有人了蛮族的控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忍受了,此时此刻意大利是不是可以给一位新的君主授予荣誉,现在是不是可以给一位有能力的贤明的君主提供一个机会,……来担负起这个重任,使我们的祖国在她的旗帜下重现光芒。
——意大利马基雅维利(1469-1527)《君主论》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黄宗羲、马基雅维利关于君主制的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社会背景的异同点。
2.单选题- (共22题)
A.英国首相由议会少数党领袖担任 |
B.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机构的制约 |
C.法国总统由皇帝任命 |
D.德意志宰相主持内阁工作,只对皇帝负责 |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 B.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
C.不属于代议制的范畴 | 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
A.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的权威 |
B.“不流血”一定程度上是与落后势力妥协 |
C.至此国王已经是虚位国家象征 |
D.这次事件总体推动了英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
A.马本斋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壮志 |
B.马本斋宁死不屈的精神 |
C.回民支队英勇善战的风采 |
D.马本斋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的事迹 |
A.外国教士企图利用传教事业在中国进行精神文化的渗透 |
B.该材料有助于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起因 |
C.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D.毓贤等清朝地方官员一味唯洋人之命是从 |
A.关税协定 |
B.领事裁判权 |
C.片面最惠国待遇 |
D.居住及租地权 |
A.中共迫切需要统一军事领导权 |
B.党内存在严重的逃避主义倾向 |
C.国共两党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 |
D.革命道路中国化尚未达成共识 |
A.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有效形式 |
B.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积极探索 |
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深刻实践 |
D.拓宽民意反映渠道的最新尝试 |
A.欧洲成为世界重心 |
B.美苏两极格局 |
C.美国独霸世界 |
D.多极化趋势加强 |
A.英国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 |
B.撒切尔政府外交政策灵活 |
C.美苏“冷战”格局的终结 |
D.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 |
A.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
B.彻底消除了西欧国家间的矛盾 |
C.标志着欧洲完全摆脱美国控制 |
D.使欧洲国家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 |
A.西方国家资本国际化加速发展 |
B.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
C.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提升 |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
A.表明中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 |
B.证明当地人地矛盾已得以解决 |
C.说明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 |
D.反映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
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 |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
C.水利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 |
D.铁农具的广泛使用 |
A.宗法关系阻碍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进步 |
B.徽商本质上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一部分 |
C.近代民族经济的转型有待政治变革 |
D.鸦片战争不利于商业群体的发展 |
①落后的经济决定中国必然失败 ②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③腐败无能是清政府战败的根源 ④封建主义终将无法战胜资本主义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④ | D.①②③④ |
A.提倡“中体”是为引进“西用”减少阻力 |
B.托名“中体”,实推“西用” |
C.名为“中体”,实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D.以“西”补“中”,中西交融 |
A.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 B.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
A.研究热辐射 | 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 C.解释光电效应 | 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
A.瓦特 |
B.阿克莱特 |
C.西门子 |
D.卡尔本茨 |
A.康梁极力维护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
B.康梁与孙中山之间没有共同利益 |
C.双方在代议制的具体方案上存在分歧 |
D.孙中山希望康梁能够一起加入革命党 |
3.选择题- (共5题)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