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摘编自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意义。
材料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摘编自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意义。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晚清重大历史事件简表
材料 19世纪晚清重大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 政治 | 经济 | 思想 |
19世纪上半期 |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也受到西方影响。 | 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魏源编撰《海国图志》 |
19世纪下半期 |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兴起。 | 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 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派的“商战”思想;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断思想发展。 |
20世纪初期(至1912年清朝结束) |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同盟会成立;清末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爆发。 | 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开始起步;清末新政。 | 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 |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历史年表》
从表中提取各领域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叶由李鸿章、曾国藩等倡导的学习西方的改革,打破了儒学在知识和精神领域一统的局面。而20世纪初清政府兴新学、废科举,逼使孔子和儒学在知识领域退居次要地位。而辛亥革命皇权政治的瓦解,使孔子儒学失去政治上强有力的保护。这以后,即使没有新文化运动,孔子和儒学在精神领域的沦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而其基本原因,就是儒学中没有产生有效的抵御列强侵略和强国的有效办法。
——迟云飞《近代中国孔子和儒学地位衰落的进程及其必然性》
材料二 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和近代中国不同社会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西传的原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儒家思想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叶由李鸿章、曾国藩等倡导的学习西方的改革,打破了儒学在知识和精神领域一统的局面。而20世纪初清政府兴新学、废科举,逼使孔子和儒学在知识领域退居次要地位。而辛亥革命皇权政治的瓦解,使孔子儒学失去政治上强有力的保护。这以后,即使没有新文化运动,孔子和儒学在精神领域的沦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而其基本原因,就是儒学中没有产生有效的抵御列强侵略和强国的有效办法。
——迟云飞《近代中国孔子和儒学地位衰落的进程及其必然性》
材料二 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和近代中国不同社会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西传的原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儒家思想发展的主要因素。
2.单选题- (共7题)
4.
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多党选举制度下,由于不同政党的存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人才被政党切割成几个部分,并随政党共进退。一党获胜,哪怕原来的政务官再有能力,也需统统大换血。这揭示出西方政党政治
A.导致了政治人才的匮乏 |
B.实现了政治理念的多元化 |
C.影响了国家治理的质量 |
D.扩大了政治人才的空间 |
5.
1215年6月15日,安茹王朝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与25位费族代表举行谈判,签署了著名的《自由大宪章》,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远在外国的侄孙詹姆士一世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君权神授”,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这表明,光荣革命
A.结束了英国君主制的历史进程 |
B.对英格兰的政治传统有所捍卫 |
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D.推动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建立 |
6.
下面框内所叙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
评论一:中国人民抗日史的重要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 |
评论二:是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不同“社会势力”组成的一个统一战线组织和参加的革命活动。 |
A.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 |
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D.标志着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7.
下图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
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
8.
1935年.国民党政府先后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1937年7月又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联合办事处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内迁。这一做法
A.是为了应对国内的经济危机 |
B.直接导致民族丁业陷入困境 |
C.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
D.是官僚资本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 |
9.
据统计,从1913年到1920年,中国市场上外国资本总额增加1/3以上,本国资本总额则翻了一倍多,外国资本所占比重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列强放弃了对中国侵略 |
B.中国民族资本得到发展 |
C.外国资本优势地位丧失 |
D.中国政府大力发展实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