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层作用的历史存在,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物。
——杨天宏《近代中国自开商埠》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扈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马关条约》
材料三1840年到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于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屈勒味林《英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展示了,指出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说出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不平等条约。分析通商口岸对中国的双重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马关条约》被迫开放的四个通商口岸。根据材料内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经济上侵略中国进入什么阶段?
(3)材料三中***是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并运用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来评价通商口岸。
材料一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层作用的历史存在,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物。
——杨天宏《近代中国自开商埠》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扈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马关条约》
材料三1840年到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于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屈勒味林《英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展示了,指出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说出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不平等条约。分析通商口岸对中国的双重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马关条约》被迫开放的四个通商口岸。根据材料内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经济上侵略中国进入什么阶段?
(3)材料三中***是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并运用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来评价通商口岸。
2.
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阙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源的核心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提出的主要意义。
(2)材料二指出了洋务派的哪一致命弱点?郑观应在学习西方方面与魏源相比有什么进步?
(3)为“拥护这两位先生”,陈独秀发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后期内容主要是什么?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阙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源的核心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提出的主要意义。
(2)材料二指出了洋务派的哪一致命弱点?郑观应在学习西方方面与魏源相比有什么进步?
(3)为“拥护这两位先生”,陈独秀发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后期内容主要是什么?
2.单选题- (共8题)
3.
近代美国和法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以后,逐渐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但也各有特色。下列有关近代美国和法国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总统都由选民直接选出 |
B.总统都必须对国会负责 |
C.总统都可以解散国会 |
D.总统都是国家元首 |
4.
《蒋介石日记》中有这样一则日记:“于寇患及匪祸二者,对前一项,加强防御;对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据此推断,这则日记最有可能记录于
A. 国民大革命期间
B.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
C. 抗日战争期间
D. 解放战争期间
A. 国民大革命期间
B.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
C. 抗日战争期间
D. 解放战争期间
6.
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强攻的办法”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模式 |
D.十月革命 |
7.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
8.
某历史著作中有“人类诸种族的混合”“物种从分离到混合”“资本的世界性流动”“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全球化中的世界 |
B.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
C.资本主义的侵略 |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
9.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以民营化为主的阶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诱导 |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