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2)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一党体制”指的是现代中国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三指出其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
材料三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美)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明清两代“政治是专制的”,并分析其消极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一党体制”指的是现代中国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三指出其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2.单选题- (共23题)
2.
“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该观点的是
A.发起光荣革命 |
B.通过《权利法案》 |
C.形成责任内阁制 |
D.1832年议会改革 |
3.
英国内阁对其成员的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全体一致,二是互相信任,三是保密,即非经内阁许可所有成员对内阁会议上的讨论和发言不得外泄。这表明英国内阁遵循的原则是
A.议会至上 |
B.法律至上 |
C.人人平等 |
D.集体负责 |
4.
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下列事件中体现这一历史转型的是
A.鸦片战争 |
B.太平天国运动 |
C.辛亥革命 |
D.甲午中日战争 |
5.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
6.
中国近代某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外国人“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这些条款导致的严重后果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中国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8.
(美)迈克尔罗斯金在《国家的常识》中写到“列宁很快就看到一种‘二元权威’正试图统治俄国。临时政府控制着军队和外交政策。但是在最重要的城市彼得格勒,由工人、士兵、水手和革命者组成的委员会(工兵代表苏维埃)管理着一切。”面对“二元权威”的政治局面,列宁
A.发动二月革命
B.发表《四月提纲》
C.举行彼得格勒起义
D.下令攻占冬宫
A.发动二月革命
B.发表《四月提纲》
C.举行彼得格勒起义
D.下令攻占冬宫
9.
“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材料中的“他”是指
A.圣西门 |
B.傅立叶 |
C.马克思 |
D.孙中山 |
10.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
②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③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
④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
②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③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
④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③ |
D.②③ |
11.
1954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段话的背景是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
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
C.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
12.
2018年3月5日,土耳其军方成功挫败了一起由极端势力策划的针对美国驻土使馆的恐怖袭击。针对恐怖主义这一棘手的国际问题,中国早在2001年就与俄等六国发起成立了以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为主要使命的组织。这一组织是
A.七十七国集团 |
B.亚太经合组织 |
C.世界贸易组织 |
D.上海合作组织 |
13.
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2008年)的文章称: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15世纪结束了基督教对西方世界的精神统治 |
B.以工业革命为起点,欧洲世界开始崛起 |
C.在第三次转变中美国失去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
D.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力量推动了第三次转变 |
14.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兴起的直接背景是
A.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的广泛传播 |
B.苏联和东欧的经济陷入困境 |
C.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
D.西欧建立了政治和经济联盟 |
16.
有人认为:现实主义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由此可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共同之处是
A.将社会生活理想化
B.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C.否定现行社会制度
D.情节怪诞离奇虚构
A.将社会生活理想化
B.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C.否定现行社会制度
D.情节怪诞离奇虚构
18.
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这表明苏格拉底
A.关注自然界,强调生命的意义 |
B.否定理性的价值 |
C.主张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 |
D.主张美德即知识 |
19.
文艺复兴时期,骄傲的人文主义者喜爱研究异教拉丁诗人,但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这说明
A.教会人员是文艺复兴的推动者 |
B.人文主义者避免与基督教冲突 |
C.基督教的包容性助力文艺复兴 |
D.文艺复兴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 |
20.
一位西方思想家曾说:“中国的儒教是令人钦佩的。毫无迷信,毫无荒诞不经的传说,更没有那种蔑视理性和自然的教条。”下列言论与该思想家所属的时代相吻合的是
A.大多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
B.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尺度 |
C.无论什么人,不管是教皇、主教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利都有权来管他 |
D.自由仅仅是,一个人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 |
21.
某历史课外兴趣小组办了一期黑板报,有如下的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是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请你给宣传材料的“发明”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A.信息时代的到来 |
B.理性时代的到来 |
C.蒸汽时代的到来 |
D.电气时代的到来 |
22.
1912年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巨型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前往美国的首航中撞上冰山,在大西洋沉没,由于该船采用当时最先进的通信方式,1000余人中有600余人获救。当时最有可能采用的通信技术是
A.有线电报技术 |
B.无线电报技术 |
C.无线电话技术 |
D.电子信息技术 |
23.
黄侃曾调侃白话文啰嗦,如:“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不如“妻丧速归”简练。为此,胡适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击。这一争论实质上是
A.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
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