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431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2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近代英美两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它是英国议会何时通过哪部法律文件确立的?
(2)18世纪上半期,英国的政治体制进一步发展,其典型表现是什么?1832年英国议会为什么又要进行政治改革?
(3)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该宪法对中央与地方关系,国家权力结构方面的规定体现了什么原则?
(4)英美两国实行的政党制有何特点?指出这两个国家政治制度的本质。
2.
为挽救民族危亡,近代中国各阶级均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绝大多数国人尚处在“天朝”大国的梦幻中时,洪仁玕已预感到,随着西方文明的东传,中国古老的那一套制度、风俗、宗教、法律、文化难以持续,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方能适应今后的世界。

——摘自《史学阅读和微课设计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二: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革命的最后阶段是否已经达到目的,这是未来的秘密。

——摘自张耀杰《隆裕太后:孙中山眼中的“女中尧舜”》

材料三: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并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到各公使馆去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勿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仁玕顺应的“历史潮流”及其提出的方案。
(2)据材料二,指出其中“革命”所指的历史事件,并概述“革命”的历史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及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3.
国家政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而视农为“本富”“末富”,“崇本抑末”,是中国古代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

——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时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货者征收资产锐…,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经济主张,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流行的经济思想”首倡者。
(2)据材料二,指出汉文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并概括该政策实施后的成效。
(3)指出汉武帝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及其目的,概括这一政策的具体表现。

2.判断题(共3题)

4.
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到来和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判断对错)
5.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此后全国人大加紧立法,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判断对错)
6.
两宋时期,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四川地区出现了最一早的纸币,同时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也开始出现。(判断对错)

3.单选题(共22题)

7.
“你们要求一个人有值60美元的财产,不然他就不能投票。如果一个人有一头值60美元的公驴,今天这一个人是一个选民,而明天这公驴死了,他便根本不能投票了。请问,究竟谁是选民?是这个人还是那头公驴?”这段话主要说明美国民主的
A.先进性
B.局限性
C.实践性
D.空想性
8.
“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这样,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就完全反转了,从此,英国不再发生革命,和平与渐进成了社会变革的手段。”材料表明英国
A.国王从此统而不治
B.议会制度开始产生
C.社会秩序从此稳定
D.议会政治趋向完善
9.
在民主革命时期,***深刻的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为此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领导了
A.平均地权
B.土地革命
C.土地改革
D.农业合作化
10.
如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这一军事行动产生的影响是
A.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B.陈独秀右倾错误得以彻底清除
C.中共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D.为抗战和中国革命保存了力量
11.
抗战初期,国内一度弥漫着失收、悲观情绪,蒋介石在和战问题上也不无踌躇,但他最终能以国家存亡、民族利益为重,领导了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抗战。下列史实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淞沪会战粉碎日军计划
B.百团大战主动出击日军
C.中国派远征军入缅作战
D.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12.
在中国共产党26周年生月前夜,解放军在“打过黄河去,向党的生日献礼”的口号声中,开展了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据图,判断这次军事行动是
A.徐州会战
B.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13.
如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某次战争,图中附有文字说明:“小小的、矮矮的小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负中国人”。这次战争导致
A.中英两国开始协定关税
B.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清政府成为“洋人工具”
14.
朱英在《中国近代史干五讲》中认为:近代的一次战争打破了以往清帝国的“天朝”体制,开始形成不对等的中外关系,中国逐步进入条约时代。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5.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在北京贴出布告:兹为责罚清帝不守前约及违反和约起见,决于10月18日焚烧圆明园,所有种种违约行动,人民未参与共间,决不加以伤害,惟于清室政府,不能不惩罚之也。据此判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为了
A.销毁侵华证据
B.对华倾销商品
C.惩罚清帝违约
D.打开中国门户
16.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表明俄国的十月革命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C.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D.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及其格局
17.
“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说明了
A.阶级斗争学说
B.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C.社会发展规律
D.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18.
1917年3月,“彼得格勒自发的示威游行转变为士兵起义,…布尔什维克无力影响革命自发性蓬勃展开的过程。”判断这次“革命”性质的主要依据是
A.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B.领导者是布尔什维克党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
D.出现两个政权并存
19.
某法律从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规定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原则,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反映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该法律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0.
有学者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新中国政府在尊重历史传统和利于民族合作的基础上,在制度形式上因地制宜地依据具体情况和条件作出的安排。这一“制度”
A.完全沿袭了传统的政治制度
B.在所有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C.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
D.是新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21.
《大国梦起》一书中指出,联手抗苏的战略共识构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础。深入分析来看,此正常化中包含着不正常,因为第三者的压力走到了一起。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世界形势的变化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解决中国台湾问题
C.“第三方的压力”来自于日本的不断崛起
D.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推动中关关系改善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以保持世界的持久和平。上文体现“联合苏联”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3.
有学者认为,全球政治地理从1920年一个世界走向20世纪60年代的三个世界,然后走向20世纪90年代的六个以上的世界。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际形势的变化
B.国家利益的矛盾
C.力量对比的改变
D.社会制度的不同
24.
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合特殊的“兄弟联盟”。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美国实施这一“建议”的经济行动是
A.杜鲁门主义厂
B.马歇尔计划
C.经济互助委员会
D.华沙条约组织
25.
漫画常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下边的漫画反映的是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欧洲联合的加强
C.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6.
陆游《春晚即事》诗之四云:“龙骨车鸣水入塘,雨来犹可望丰穰。老农爱犊行泥缓,幼妇忧蚕采叶忙。”诗中所咏的工具是
A.耧车
B.水排
C.翻车
D.筒车
27.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清朝乾隆皇帝曾作诗:“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这反映出该瓷器
A.质量精美
B.历史悠久
C.分工细密
D.规模宏大
28.
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照田亩的实有数目收税。其中“公元前594年”属于
A.前五世纪末
B.前五世纪初
C.前六世纪末
D.前六世纪初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判断题:(3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