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9427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4/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苦难还是福祉16-19世纪,工业文明经历了发轫、开启、扩展和反省的阶段。
A.法国大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C.启蒙思想D.亚当斯密国富论E.英国革命F.英国工业革命
(1)依据历史的逻辑关系,将上列字母填入空格内。

苦难与福祉之争

——(王斯德主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问题:
(2)材料中批判者对工业文明进行批判的视角是多少?辩护者又是从什么视角对工业文明进行辩护的?
(3)谈谈你对18-19世纪思想家关于工业文明论争的看法。
2.
梁启超生平
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1873年2月23日)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从小接受儒家教育。
光绪十五年(1889年),16岁参加乡试中举,名列第八。
光绪十六年(1890年),17岁赴京参加会试不中,回来路过上海接触到《瀛寰志略》,对西方政治、文化等问题产生浓厚兴趣。同年秋结识康有为,执业为弟子。
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万木草堂学习期间协助康有为编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春入京参加会试,发布“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主持《时务报》。在主编期间写《变法通议》阐述维新变法理论。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十五日(7月3日),受光绪帝召见,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同年流亡日本。
光绪二十八年一月(1902年2月),在日本创办《新民丛报》,与革命派论战,继续宣传改良主张,仇视和抵制民主革命。
1901年至1902年,先后撰写《中国史叙论》、《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起“史学革命”。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成立政闻社,拥护清廷“仿行宪政”。
宣统三年九月二十六日(1911年11月16日),任袁世凯“责任内阁”法部次官。
民国三年八月二十日,拒绝袁世凯重金收买和武力威胁,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同时与蔡锷密谋,策划武力讨袁。
民国五年三月,应陆荣廷邀请,直接参加护国运动。
民国六年十一月,梁启超递送辞呈,结束从政生涯,转而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民国七年底赴欧,亲身了解西方社会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其史学观点也发生变化。
民国十八年一月十九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终年56岁。
问题:
(1)材料中梁启超两次参加的会试属于哪一种选官制度?民国七年是指哪一年?你认为促使梁启超得出“西方文明已经破产”结论的原因是什么?
(2)请概括下列三个阶段梁启超主要社会活动的及特点。

(3)你如何看待梁启超一生中的两次重要转变?

2.单选题(共14题)

3.
俾斯麦“大陆政策”让位于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首要原因是
A.完成国家统一
B.军国主义传统
C.德国迅速崛起
D.英法等国刺激
4.
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将晚清的一次自救称为“假维新中的真改革”,其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新文化运动
5.
鉴湖女侠秋瑾诗中“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讥讽的是签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
2019年五四运动100周年,100年前学生喊出的口号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C.“暴动打倒国民政府”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7.
下图作为研究革命根据地土地政策的第一手史料,其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A.太平天国时期
B.十年内战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8.
《大明会典》罗列朝鲜货物清单,规定朝鲜每三年呈送50匹种马。此清单反映的是
A.平等贸易
B.民间贸易
C.槯场交易
D.朝贡贸易
9.
就研究中华农业文明起源问题来说,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是
A.历史神话传说
B.考古发掘资料
C.古代文献记载
D.民间祭祀遗存
10.
美国资产阶级找到真正崛起的道路并使美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是在
A.独立战争之后
B.南北战争之后
C.“新政”之后
D.“二战”之后
11.
与下列世界地图内容变化直接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
D.启蒙运动
12.
1902年,16岁的柳亚子在读完西方某著作后,因“雅慕其名,更名曰人权,字亚卢”。此著作是
A.《社会契约论》
B.《论法的精神》
C.《路易十四时代》
D.《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13.
李鸿章晚年心酸自喟“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被谤”,李鸿章“被谤”是因为
A.禁烟与抗英
B.洋务与外交
C.维新与新政
D.变法与革命
14.
下表罗列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部分出版物对西方某人的介绍,此人是
A.伏尔泰
B.马克思
C.列宁
D.斯大林
15.
以下图片内容揭示当时历史特点是
A.国家分裂
B.民族交融
C.佛教盛行
D.文化差异
16.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上文引自
A.《四国条约》
B.《九国公约》
C.《开罗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