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三: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提出弹劾。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这种政治制度在中国古代长期沿用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出自什么法律文献?反映出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
(3)材料四体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除此之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还确立了哪些基本政治制度?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材料一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摘编自故宫相关文史资料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税,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材料三: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提出弹劾。
——以上两段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8世纪后期欧美国家的历史文献
材料四: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这种政治制度在中国古代长期沿用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出自什么法律文献?反映出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
(3)材料四体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除此之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还确立了哪些基本政治制度?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哪些经济形态?
(2)比较材料三、四所反映的两种生产方式的异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哪些特点?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荒草村,到乾隆时,“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摘自岳麓版教材
材料三 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摘自《明神宗实录》
材料四 1872年,侨商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建了一家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摘自岳麓版教材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哪些经济形态?
(2)比较材料三、四所反映的两种生产方式的异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哪些特点?
2.单选题- (共15题)
3.
现任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当今世界己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论坛的工作重心。”下列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大国应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 |
B.世界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
C.发展中国家正在超越发达国家 |
D.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需要重构 |
4.
明初对于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小康人家“非绣衣不服”,大户婢女“非大红裹衣不华”。……明初严禁庶民厅房逾三间,但到明后期,则“江南富翁……五间七间,九架十架,犹为常耳……”。这一现象表明明朝后期
A.传统礼制的严格限制被打破 |
B.封建君主制度渐趋衰落 |
C.商品经济活跃发展 |
D.追求生活质量与享乐思想盛行 |
5.
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认为,19世纪初期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中国产品出口到国外都是出超。16—18世纪流入中国的白银占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白银成为国际贸易中的硬通货,就是因为中国使用白银。这说明16—18世纪
A.中国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 |
B.中国的发展代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
C.中国是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和货币体制的领跑者 |
D.是中国历史上对外贸易最发达的时期 |
7.
明政府在《大明律》中规定:“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此政策
A.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
B.是相对宽松的商业政策的体现 |
C.绝对禁止任何人进行海外经商活动 |
D.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9.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
B.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
C.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
10.
明朝万历年间,在福建地区,“其曰番钱者,则银也,来自海舶,上有文如城堞,或有若鸟兽、人物形者,泉(州)漳(州)通用之”。材料反映了当时
A.泉、漳成为全国外贸中心 |
B.福建地区海外贸易发达 |
C.福建银元铸造技术发达 |
D.尚未实行“海禁”政策 |
11.
下表描述了英国经济领域的发展状况(源自高德步、王钰编著的《世界经济史》)。这对英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A.加快了人口大规模流动 |
B.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
C.重工业主导了国民经济 |
D.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 |
12.
“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这四国确立各自的“漫长世纪”的共同因素不包括
①经济实力
②军事实力
③政治制度的变革
④经济体制的创新
①经济实力
②军事实力
③政治制度的变革
④经济体制的创新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13.
“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活价值观的变革 |
B.工业革命后中产阶级掌握了议会大权 |
C.工业革命推动传统节日退出历史舞台 |
D.大机器生产带来了人们精神的异化 |
14.
下表是1890—1914年美国颁布的部分法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逐渐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
B.美国相对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力逐渐增强 |
C.大量经济法的出现说明美国经济纠纷较少 |
D.一战前夕美国国民经济逐渐转入战争轨道 |
15.
下面是1918—1920年中国的日本纱和印度纱的进口情况表(单位:吨),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抵制日货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B.印度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C.对抵制日货的效果不能估计过高 |
D.一战后民族工业仍有很大发展 |
16.
下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关于该广告发布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①广告反映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②广告发布时孙文已经逝世
③广告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④广告反映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对民族工业的推动作用
⑤广告反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①广告反映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②广告发布时孙文已经逝世
③广告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④广告反映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对民族工业的推动作用
⑤广告反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A.①③④⑤ |
B.②③④⑤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17.
1962年,我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减少2万个,加上1961年减少的2.4万个,共计减少了4.4万个,相当于1960年底工业企业总数的45%。1962年工业总产值指标比1960年下降了47%,重工业下降了57%,轻工业下降了26%。同时,还切实调整了所保留的工业企业的管理。这些政策在当时
A.解决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问题 |
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
C.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
D.纠正了党内“左”的错误 |
3.选择题- (共2题)
18.口算.
2000÷400={#blank#}1{#/blank#}
4200÷700={#blank#}2{#/blank#}
500÷500={#blank#}3{#/blank#}
8800÷800={#blank#}4{#/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