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9410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9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列强对我国进口税规定了“值百抽五”的统一低税率,在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物价上涨,“值百抽五”的税率虽经四度修订,但实际税率仍未达到3%,即使在1901年《辛丑条约》对税则进行修订后的最初几年里,也从未超过4%。同时,极低的子口半税也是我国近代低关税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条约》中的子口税制度规定,外国商品除了在输入中国时享受不变的低关税特权以外,从1858年起,还可以在缴纳2.5%(即进口税率的一半)的子口税后,随意输往中国各地,不再负担任何征课。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 我国自2002年起逐年调低进口关税。2002年大幅调低了53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2005年降税涉及900多种商品,这是我国履行义务的最后一次大范围降税;此后的几次降税涉及商品范围有限,对关税总水平的影响均不大。2006年7月1日,我国降低了小轿车等42种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最终完成了汽车及其零部件的降税义务,我国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税率分别由“入世”前的70%-80%和18%-65%降至25%和10%。

——摘编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近代低关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加入WTO后调低关税的原因,并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近现代低关税的不同点。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清末变法改制前,我国的司法制度自古只有办理之专官,无特设之法院,司法权多由各级行政部门掌管。

——郭志样《清末与民国时期的司法独立研究》

材料二 《五口通商章程》签订后,西方各国以中国审判方式野蛮、监狱条件恶劣为借口纷纷攫取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但他们在审判中依据各自所属法律所规定的审判原则处理案件,令人耳目一新,使时人得以更直观的方式与西方审判制度、审判观念、审判原则相接触。1906年清政府着手司法官制改革:改刑部为法部,统一管理司法行政,不再兼理审判;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中央审判机关,专掌最高审判。l910年清廷通过了《刑事诉讼律草案》与《民事诉讼律草案》,明确把诉讼分为刑、民两部分,为审判中的民刑分立确立了法律依据。1910年颁行《法官考试任用暂行章程》及其细则,以法令的形式初步确定了通过考试选取法官的制度,并严格规定了考试章程。在所颁布的《宗室觉罗诉讼章程》中,更是规定过去享有司法特权的“宗室”在民事诉讼中,审判管辖、起诉、被诉等审理过程中都不再享有特权,而与汉人“一体同科”,满洲宗室犯罪,必须像汉人一样关进监狱。

——节选自龚春英《清末审判制度改革与中国法制近代化》

(1)据材料一、二,分析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内容及产生的影响。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87年美苏两国首脑签订的《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冷战时期,1977年前是美国在西欧的中导力量占有优势,1977年起苏联在本国和东欧部署SS——20导弹,以对付美国从潜水艇发射的弹道导弹。此后,苏联的中导力量逐渐占有优势。西欧***施密特积极倡议美苏举行核武器谈判。

——张召忠:1987年,美苏为何签署《中导条约》

材料二 美国认为,俄罗斯研发9M729型陆基巡航导弹违反了中导条约。在反对无果的情况下,为了继续保持对俄罗斯的军事优势,美国准备退出中导条约。中国的中程常规导弹对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基地和航空母舰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为了增强对中国军事威慑的有效性,美国必须打破中导条约对己方的束缚,加强研发和部署针对中国的中程导弹。目前,美俄中三国都在大力研发高超音速武器,其中,也包括巡航导弹。但由于射程500公里以上的中远程巡航导弹特别是陆基巡航导弹是中导条约限制的对象,因此,美国为了在发展高超音速武器方面取得明显优势,也需要打破中导条约的束缚。

——引自百度《望长城内外: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将会对我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签署中导条约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准备退出中导条约原因。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宋恕(1862-1910),近代维新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指出科举考试制度下以小楷试帖取士,造成“京外风气”,特重楷课,慕妍耻丑,举国若狂求清廷仿日本学制,兴学育才。1907年,他出任山东编译局坐办,积极翻译出版各种教学用书及其他西学书籍,并提出“教育有直接,有间接”的理念。在他看来,学校属于直接教育,公园、阅报、音乐所、图书馆等是间接教育,“无间接之教育以为直接之辅,则虽有直接之教育,而其拒力大抵不足以胜四围反对之压力”。此外,他还主张创建“粹化学堂”,培养能够贯通古今中西文化的人才,以“欲欧侮之排去”。

——摘编自徐玉凤《宋恕与清末山东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恕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恕教育思想产生的影响

2.论述题(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大革命是“罗马时期以来欧洲最重要的一次历史事件”。它不是地区性的事件,其影响所及,不仅在于法国人民,且在于欧洲及全世界。法国大革命的一些原则在19世纪甚至更后的时期支配了欧洲的政治。
当法国大革命开启了一个政治新时代的时候,另一场革命正在改变欧洲大陆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这就是工业革命。它不像法国大革命那样波澜壮阔,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它只是温和的改良运动。但从长远来着,它的势头迅猛,带来了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就其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和意义来讲,恐怕只有新石器时代的农业大发展能与之相提并论。

——据(美)约翰·巴克勒《西方社会史》等

解读材料,围绕“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事件”提炼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3.单选题(共8题)

6.
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
C.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
D.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7.
近代《时报》曾载:有人搭乘怡和公司的轮船到上海,途中茶房照例收取酒钱时,客人说:“现在共和了,可以不须酒钱了,我们皆是同胞也。”茶房回道:“我们酒钱随意所给,既是共和,你先生有钱搭船,我无钱,可以给我酒钱。”客人说:“我们的自由权你不能侵犯。”这则笑谈说明
A.辛亥革命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B.民主共和思潮已为大众所接受
C.政治革命带来社会观念的变化
D.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8.
下图体现了工业革命机器发明的递进状态。推动这种“递进状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科学理论的突破
B.思想文化的进步
C.市场需求的带动
D.政府措施的激励
9.
读“1840-1913年中国棉布市场结构变化(单位:百分比)”表。表格数据可以用来佐证
时间
机制棉布
进口机制布
国产机制布
手工棉布
1840
0.46
0.46

99.54
1860
3.18
3.18

96.82
1894
14.15
13.36
0.79
85.5
1913
34.83
32.57
2.26
65.17
 
A.鸦片战争前传统棉织业已使用近代机器生产
B.传统棉织业日趋衰败但仍有顽强的生命力
C.中国近代棉织业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
D.近代棉织业部门中外国资本远超民族资本
10.
1951年,法国社会党发表宣言称,把保障个人基本权利如医疗、休息、学习、住房权以及消灭男女不平等和城乡不平等看作“社会民主的基本价值”之一。但是,到了70、80年代,法国工人失业人数一度高得惊人。这一变化说明了
A.单纯的社会救助无法适应新形势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时常动荡不定
C.国家与社会力量的关系亟待调整
D.福利国家制度没有缓和劳资矛盾
11.
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这从侧面说明
A.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B.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
C.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
D.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
12.
(德)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认为:“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中国造纸术的西传
A.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复兴
B.改变了欧洲人阅读方式
C.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D.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13.
《史记·殷本纪》记载:“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对上述史料看法正确的是
A.该记述属于神话传说,基本无历史价值
B.该史料属于文献史料,有待于实物印证
C.该史料属于一手史料,有一定参考价值
D.《史记》素以信史著称,故该史料是可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