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8世纪结束以前,英国已经建立了内阁制,君主只能通过大臣来统治。而大巨是议会成员并对议会负责的,这一体制强调议会和行政的联系,在一个主要方面与孟德斯鸠的原理是相反的。英国的宪法传统是强调“国会至上”的原则,国会是立法机关,国会至上也就是“国会立法至上”,其含义是“对国会的立法权限并无法律上的限制”。因此在英国,国会的立法权几乎无所限制,“英国国会除了把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还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摘自《浅析权力制的原则在美英法三国宪法与宪政中体现》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的《政府组织大纲》原规定的是总统制,待临时大总统由孙中山让给袁世凯之后,《临时约法》即改为内阁制,以便架空袁世凯,通过国民党在议会中的多数,保证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民初的国会,虽然热热闹闹,但无论是国民党还是进步党,关心的重点不是协商妥协,为民国制定一个新宪法和新制度,而是忙于党争,打击对方的势力,扩充自己的权力。李剑农指出:“从唐内阁到赵内阁,同盟会派的人只恨内阁不能全操入己党手中,以为还是党势太弱,极力扩张党势;非同盟会派的党人,也深感内阁不能全落入同盟会派的手中,一方面权力反对政党内阁之说,一方面也极力造党与之相抗。”
——摘自《辛玄后民初的制度转型败因探讨》
(1)报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政治机构之问的关系。并分析英国形成“国会至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内阁制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和英国国会的不同点。
材料一 在18世纪结束以前,英国已经建立了内阁制,君主只能通过大臣来统治。而大巨是议会成员并对议会负责的,这一体制强调议会和行政的联系,在一个主要方面与孟德斯鸠的原理是相反的。英国的宪法传统是强调“国会至上”的原则,国会是立法机关,国会至上也就是“国会立法至上”,其含义是“对国会的立法权限并无法律上的限制”。因此在英国,国会的立法权几乎无所限制,“英国国会除了把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还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摘自《浅析权力制的原则在美英法三国宪法与宪政中体现》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的《政府组织大纲》原规定的是总统制,待临时大总统由孙中山让给袁世凯之后,《临时约法》即改为内阁制,以便架空袁世凯,通过国民党在议会中的多数,保证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民初的国会,虽然热热闹闹,但无论是国民党还是进步党,关心的重点不是协商妥协,为民国制定一个新宪法和新制度,而是忙于党争,打击对方的势力,扩充自己的权力。李剑农指出:“从唐内阁到赵内阁,同盟会派的人只恨内阁不能全操入己党手中,以为还是党势太弱,极力扩张党势;非同盟会派的党人,也深感内阁不能全落入同盟会派的手中,一方面权力反对政党内阁之说,一方面也极力造党与之相抗。”
——摘自《辛玄后民初的制度转型败因探讨》
(1)报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政治机构之问的关系。并分析英国形成“国会至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内阁制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和英国国会的不同点。
2.单选题- (共18题)
2.
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
B.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 |
C.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 |
D.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
3.
下列关于近代英美法德国家元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的国家元首是首相,通过选举产生,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
B.美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拥有行政权 |
C.法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拥有行政权和军权 |
D.德国的国家元首是皇帝,是国家的权力中心,内阁对皇帝负责 |
4.
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光荣革命后,王权适应了新的形势,完成了关键性的历史演变,于是,它在新的时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位置,这是英国王权在剧烈的社会转型的动荡中未被淘汰而终于留存下来的根本原因。”这一“关键性的历史演变”是
A.放弃专制统治,承认议会权力 |
B.出让行政大权,建立内阁制度 |
C.取消征税特权,遵从议会许可 |
D.停止任命首相,接受政党政治 |
5.
史家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时认为:“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得出这样评论主要是基于:
A.改革避免了流血冲突 |
B.改革避免了社会动荡 |
C.改革扩大了选民范围 |
D.改革打击了保守势力 |
6.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开创了议会制 |
B.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国会负责 |
C.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 |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 |
7.
有人说:“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两位同学对此话有如下理解。甲:国王在法律上有选择和任命首相及内阁大臣的权力。乙:国王只能委任在选举中获胜的党的领袖为首相。下列对两位同学的理解判断正确的是
A.二人理解均正确 |
B.甲理解正确,乙理解有误 |
C.甲理解有误,乙理解正确 |
D.二人理解均有误 |
8.
下列对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使工业资产阶级直接参与政权管理 |
B.新兴工业城市可以选代表进入议会 |
C.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不再受到限制 |
D.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 |
9.
英国国王的活动总原则之一是“国王不能为非”,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这一原则
A.违背了《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 |
B.意在为国王的行为开脱责任 |
C.表明国王已经失去自由权利 |
D.实质是对国王行使权利的限制 |
10.
“光荣革命”绝不是一小撮政治精英的宫廷政变,而是一场大众革命,是莢国民众以暴力方式推动政治局势变动的结果。其革命性主要表现在
A.通过“光荣革命”结東了国王的权力 | B.国家权力重心逐渐由国王物移至议会 |
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统治 |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利 |
11.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权利法案》形同虚设 |
B.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
C.形成“驴象之争”局面 |
D.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
12.
1784年,英国下议院以208票对196票延搁了首相小威廉•皮特关于增收补助金的议案,并上书国王要求改组政府。小威廉•皮特宣称:“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
B.提交国王作出决策 |
C.悍然出兵驱散议会 |
D.交给最高法院裁决 |
13.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取消或减少了一些“衰败选区”和小选区的议会代表名额,并留出143个席位分配给其它城市。这表明当时英国
A.选举制度完善 |
B.责任内阁制形成 |
C.工业城市崛起 |
D.普选权得以实现 |
14.
1721年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责任内阁制的确立过程就是权力的转移过程。此权力指的是
A.权力中心从国王转移到议会 |
B.行政权从国王转移到首相 |
C.立法权由议会控制 |
D.司法权从上院转移到最高法院 |
15.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按照《王位继承法》,德意志汉诺威的王公乔治一世继任英国国王并在英国统治了13年。他不会说英语也不熟悉英国的政风民情,便放手让英国大臣代他去料理国事,自己什么也不管。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外国王公入主的传统得到尊重 |
B.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出现良机 |
C.对王权的限制获得了重大进展 |
D.“责任内阁制”政府已经建立 |
16.
“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形成以责任内阁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首相成为政府首脑。下列英国首相产生的程序,正确的是
A.普遍选举——国王批准——议会任命 |
B.党内选举——本党获议会多数——国王任命 |
C.国王任命——当选政党领袖——本党获议会多数 |
D.议会提议——党内同意——国王任命 |
17.
光荣革命前,英国海外贸易经营权历来由国王颁发特许状授予各大公司,光荣革命后,各公司纷纷请求议会通过法案予以确认.1690年,哈德逊湾公司宣布:“不管以前无执照商人如何看待我公司的特权,现在这些特权已成为我们国家的法律了.”这反映出光荣革命
A. 推动了法律地位的提高
B. 剥夺了国王的行政大权
C. 使议会获得完全立法权
D. 提升英国商人国际地位
A. 推动了法律地位的提高
B. 剥夺了国王的行政大权
C. 使议会获得完全立法权
D. 提升英国商人国际地位
18.
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通过了《权利法案》 |
B.取得“光荣革命”的胜利 |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
3.选择题- (共3题)
20.家庭电路中.开关和它所控制的电灯是{#blank#}1{#/blank#}联,为了防止因漏电而发生触电事故.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一定要{#blank#}2{#/blank#}.
21.家庭电路中.开关和它所控制的电灯是{#blank#}1{#/blank#}联,为了防止因漏电而发生触电事故.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一定要{#blank#}2{#/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