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黑龙江齐齐哈尔卷)历史(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4071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4/11/21

1.综合题(共5题)

1.
日出东方,叩启天穹;漫天朝霞中,13亿中国人迎来了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岁月的长河中这次会议不过匆匆一瞬,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却镌刻下新的历史标注,让我们回顾历史,感受党的丰功伟绩。
探究一:人物篇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谁为党的中央局书记?(1分)
(2)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分)
(3)1978年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1分)
探究二:决策篇
(1)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让广大农民富裕的主要制度是什么?(1分)
(2)改革开放以后,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1分)
(3)我国为了跟踪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发展高新技术,党中央做出决策,实施了什么计划?(1分)
探究三:外交篇
(1)1971年10月25日,哪一历史事件使五星红旗首次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1分)
(2)1979年,中美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3)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了哪一国际性组织?(1分)
感悟:回首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1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2014年3月1日晚9时20分,昆明火车站广场发生蒙面暴徒砍人事件。截至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昆明“3. 01”事件事发现场证据表明,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
材料二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材料三 “海峡两岸鲜花开,统一的旗帜升起来……我们本是一家人,我们本是亲骨肉,我们盼望早团圆,没有理由常分开……”——《海峡两岸歌》
(1)材料一中提到的暴力恐怖事件,我国政府给予严厉打击。早在清朝时,就曾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了什么官职加强对新疆的管辖?(1分)
(2)材料二说明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始于哪个朝代?(1分)
(3)材料三表明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统一。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必须坚持什么原则?(1分)
(4)请举出两例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友好往来的史实o(2分)
(5)结合材料,谈一谈应该如何维护祖国统一?(1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进行了两次重大革命。一次革命通过血与火的洗礼,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统治;另一次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材料二 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

材料三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1)材料一中的“政治统治”是通过哪一个文献确立的? “另一次革命”指的是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的“母邦”是指哪个国家? “一位伟大的总统”通过哪一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材料三是日本哪一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述材料三的这些举措在解决民族危机方面的重大作用。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大国崛起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从贞观四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到唐后期894年止,遣唐使到达中国有十三次。随同前来的有学者、学问僧、留学生、画师、工匠、水手等。同时,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
材料二中国是日本的第一位老师。七世纪中期,日本向老师学习并进行改革。19世纪末,日本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次向他的老师发动战争。
材料三  2012年9月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决不承认日本对钓鱼岛“实际控制”,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悍然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遭到国际社会谴责。
(1)材料一中“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请举出典型事件一例。(1分)
(2)材料二中“19世纪末,日本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了战争”是指哪次战争?(1分)“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有怎样的影响?(1分)
(3)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它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李宗仁领导的抗战以来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是什么?(1分)
(4)材料三体现了中日两国在某些方面存在分歧。你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1分)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为中日关系良性发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1分)
5.
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世界已跨入新的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让我们回顾历史,感受战争与斜教给人类带来的变化。
探究一:一战风云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麟团。其中以德国为首的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1分)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1分)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毒气等武器首次在战场上使用,使战争更加残酷,哪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1分)
探究二:二战风云
(1)促使美国对日宣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事件是什么?(1分)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的标志是哪一文件的签署?(1分)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战役?(1分)
探究三:科技与战争
(1)汽车和飞机的应用,使战争更具有多变性。你知道汽车的发明者是谁吗?(1分)他是哪国人?(1分)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首次使用核武器——原子弹。它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分)
感悟:通过战争或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1分)

2.选择题(共10题)

6.
下图人物是我国明朝时期伟大的航海家,他是()
A.戚继光B.郑和
C.文天祥D.郑成功
7.
在中国近代史上,腐朽的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
9.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B.土地改革
C.五四运动D.抗战胜利
10.
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下面属于三大战役的是()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1.
如果你想考察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最应该去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俄罗斯D.希腊
12.
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世界被发现”所指的事件是()
A.文艺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独立战争
13.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文献是()
A.《共产党宣言》B.《人民宪章》
C.《独立宣言》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4.
下图人物通过“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是()
A.贝多芬B.达尔文
C.牛顿D.爱因斯坦
15.
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往。这个组织是()
A.国际联盟B.欧洲联盟
C.联合国D.亚太经合组织

3.填空题(共3题)

16.
下图反映的事件是     ,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我们设置了 节。
17.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攻占巴士底狱,它揭开了    国大革命的序幕,革命中颁布的重要文献是《    》。
18.
下图反映的事件发生在1944年6月6日,美英等盟军在法国 登陆,对德军发动了猛烈攻击。该事件开辟了欧洲的第 战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0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