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0题)
1.
《从法国大革命看法兰西民族的一种文化特性》一文的作者说:“法国革命者在谈人权的‘人’字时是非常抽象的,不带任何种族、宗教、国家乃至阶级的差异。不长时间就给包括新教徒、犹太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法国人公民权……在不太长一段时间里实现了普选制和人民大众的政治参与权,并且彻底的摧毁了封建大地产而让广大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小块土地。”据此判断,该文作者认为法国人在革命的价值取向上更侧重于
A.自由 |
B.共和 |
C.平等 |
D.法制 |
2.
1875年的法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议员用普选方式选出,总统掌握行政大权,经众议院同意,总统有权任命内阁”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当时的法国
A.内阁只对总统负责 |
B.实行民主共和制 |
C.奉行分权制衡原则 |
D.议会掌握立法权 |
3.
1878年俾斯麦先后颁布了四项社会保险法(疾病、意外工伤、老年及残疾保险法),由政府和雇主承担主要资金,以改善工人处境,消除社会民主运动的基础。这一措施
①推动了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②意在维持专制保守的政治统治局面
③适应了当时工业社会的发展需要
④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
①推动了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②意在维持专制保守的政治统治局面
③适应了当时工业社会的发展需要
④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4.
美国历史学家K.S.平森认为1870年至1900年的德国正在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巧、金融和工业组织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与这一转变无关的因素是
A.启蒙运动 |
B.第二次工业革命 |
C.德国统一 |
D.德意志帝国成立 |
5.
某部宪法规定:内阁起初由总统任命组成,后来改由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它对议会(参议院)负责。这部宪法是
A.《权利法案》 |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C.美国1787年宪法 |
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
6.
(题文)有学者说,历史上德国一旦形成了市民和农民的大联合,就会成为很强大的政治力量,并且能够自下而上地推动德国现代化。这主要是因为
A.德意志长期分裂赋予人民自我发展空间 |
B.人民在1871年德意志统一中发挥主导性 |
C.《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主权原则 |
D.历史上德国市民和农民即是天然的同盟军 |
7.
1848年12月,路易·波拿巴用公民投票把自己推上了总统宝座。1851年12月他发动政变,次年他打着议会的旗号破坏民主,私改宪法,在保证恢复全体人民的选举权的旗号下建立了第二帝国,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A.民主化进程充满曲折性 |
B.民众的素质普遍不高 |
C.公民投票权得到了扩大 |
D.议会政治已形同虚 |
8.
(题文)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在德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下列对该宪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是德国历史的一大进步
②宪法赋予皇帝立法权
③联邦议会制定的法案必须得到帝国国会和皇帝的批准
④在世界上最早开创了联邦制的国家体制
①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是德国历史的一大进步
②宪法赋予皇帝立法权
③联邦议会制定的法案必须得到帝国国会和皇帝的批准
④在世界上最早开创了联邦制的国家体制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②③④ |
D.③④ |
9.
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宫宣告成立。当时,帝国议会代表团赶到凡尔赛,请求授予威廉一世“德意志帝国皇帝”的头衔,威廉一世竟然问俾斯麦“这些家伙是来干什么的?”这说明
A.威廉一世孤陋寡闻 |
B.威廉一世不愿当皇帝 |
C.帝国议会是德意志最高权力机关 |
D.帝国议会形同虚设 |
10.
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年间,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这反映了
A.法国人民固守常规 |
B.启蒙思想毫无作用 |
C.民主进程历经艰难 |
D.拿破仑反复无常 |
11.
2007年5月6日,法国人民运动联盟总统侯选人尼古拉·萨科齐击败竞争者,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你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总统是如何产生的
A.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 |
B.由选民间接选出 |
C.由议会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 |
D.由众议院选举产生 |
12.
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
B.国民议会中有多数议员希望恢复君主制 |
C.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
D.宪法规定议会有立法、缔结条约和特赦权力 |
13.
由于拿破仑三世的横征暴敛,又强迫农民缴纳血税,把他们的子弟送到战场上当炮灰,大批农民开始抛弃对自己小块土地和波拿巴主义的迷恋,走上了反对拿破仑三世的道路。这反映出
A.拿破仑战争摧毁了法国的小农经济 |
B.小农经济导致法国社会经济长期落后 |
C.共和制在法国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
D.巴黎公社起义及其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
14.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这种“政体形式”最有可能是
A.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 |
B.英国君主立宪制 |
C.美国联邦共和政体 |
D.法国共和政体 |
15.
(题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平民可直选法国的总统 |
B.有利于确立巩固共和制 |
C.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
D.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
17.
1878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交的一项议案遭到帝国议会的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新一届帝国议会投票通过了该议案,经皇帝批准后生效。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
A.成为名副其实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
B.首相有权力解散议会 |
C.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
D.联邦议会没有立法权 |
18.
《拿破仑法典》记载:“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物之所有权,不问其为动产或不动产,可扩大到该物由于天然或人工所产生或附加之物。这种权利称为添附权。”该《法典》体现拿破仑
A.重商主义思想 |
B.肯定法国革命后的财产关系 |
C.契约自由原则 |
D.维护其军事独裁统治的需要 |
20.
法国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二者观点的相同之处是
A.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
B.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 |
C.追求民主、平等 |
D.确立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
2.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