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材料一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而已。
——《明史》
材料二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末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
——《内阁小识》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18世纪初,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波尔辞职,创下了首相遭到议会反对时,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1783——1784年,小皮特内阁遭到下院反对,内阁决定解散下院,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由新成立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这一惯例进一步完善了责任内阁制。
——《世界史资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出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
(2)根据材料三说出英国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
——《明史》
材料二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末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
——《内阁小识》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18世纪初,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波尔辞职,创下了首相遭到议会反对时,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1783——1784年,小皮特内阁遭到下院反对,内阁决定解散下院,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由新成立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这一惯例进一步完善了责任内阁制。
——《世界史资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出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
(2)根据材料三说出英国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
2.单选题- (共20题)
2.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推广性 |
B.美国的联邦制度就像中看而不中用的美丽艺术品 |
C.美国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
D.联邦宪法没有受到外部思想的影响 |
3.
某学者认为:“1787年的制宪会议所制定的这部崇高的根本法仍然是美国的宪法,但它有名无实。宪法的形式是一个经过精心调整的、理想的平衡体,但现今美国政府的实际结构不过是国会至高无上的一种体制。”该学者意在说明美国宪法在实施过程中
A.充分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
B.蕴含的共和精神受到一定的破坏 |
C.行政权逐渐超越了立法权 |
D.个人民主权利得到宪法的保障 |
4.
美国独立战争初期,各州立宪严格限制政府官员的权力,其中宾夕法尼亚州甚至取消州长一职,但1780年各州修订新宪法时又加强了政府的权力,宾州又设置了一个强有力的州长职位。这一现象
A.揭示了美国民主政治体制的虚伪 |
B.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巨大力量 |
C.说明了启蒙思想影响的深入 |
D.预示了美国政治体制的发展趋势 |
5.
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移民禁令,美国国土安全部2017年2月4日发布声明称,根据美国华盛顿州西区联邦地方法院法官詹姆斯.罗巴特3日做出裁决,在全美范围内暂停实施特朗普颁布的限制难民等群体入境的行政令。国土安全部将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这说明美国
A.总统掌握行政权 |
B.法院法官对总统令有裁决权 |
C.实行分权制衡 |
D.国土安全部对法院负责 |
6.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
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 |
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 |
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 |
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 |
7.
在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关于立法机关的设置存在州权平等和比例代表两种方案。经过讨论,最终通过了设立各州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的¨两院制”方案。美国实行”两院制”
A.消除了大小州之间的矛盾与分歧 |
B.割法权保障了民主制度 |
C.实现了南北各州之间的相互妥协 |
D.有助于联邦制的建立与巩固 |
8.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这一国家应是
A. 美国
B. 德国
C. 日本
D. 俄国
A. 美国
B. 德国
C. 日本
D. 俄国
9.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道:“其他任何国家从来没有创制出如此强大的司法权。联邦的安定、繁荣与生存本身,全系于七位联邦大法官之手。没有他们,宪法只是一纸空文。行政权也依靠他们去抵制立法机构的侵犯,而立法权则依靠他们使自己不受行政权的进攻。”托克维尔意在说明美国
A.三权分立的体制遭到破坏 |
B.民主制度受到了司法干预 |
C.立法和行政部门冲突不断 |
D.司法权在体制中举足轻重 |
10.
(题文)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这一制度是
A.邦联制 |
B.两党制 |
C.议会制 |
D.共和制 |
11.
2017年7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接近全票通过一项针对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三国的制裁法案,断绝了总统特朗普使用总统否决权的选项。尽管不满,特朗普还是签署了这项法案,并发表了一份怨气十足的文字声明。美国国会此举
A.降低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
B.使总统无权再否决该项法案 |
C.行使了宪法赋予国会的职权 |
D.使立法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 |
12.
学者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认为:“美国革命(独立战争)实际上是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运动内部的场冲突“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A.革命的历史任务是争取美利坚民族独立 |
B.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卢梭的主权在民学说 |
C.革命的历史使命是改造本土王权的统治 |
D.革命的对象是实行民主的资产阶级国家 |
13.
1787年,汉密尔顿说:新宪法的支持者表达了“商事行业的美好意愿”,他们需要一个政府”有能力管制、保护和扩展联邦的商业”。这说明1787年宪法
A.确立了美国的邦联政治体制 |
B.反映了美国面临着经济困境 |
C.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 |
D.体现了美国各种势力的妥协 |
14.
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 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 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 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A.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 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 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 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15.
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美国新宪法(指1787年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制”;托马斯·杰弗逊也称美国的新宪法是“君主制的新版本”。这表明:
A.总统由选举产生 |
B.政体的实质是君主专制 |
C.总统的权利很大 |
D.总统权力不受任何限制 |
16.
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 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 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
17.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 | B.天赋人权原则 |
C.各州自治原则 | D.各州平等原则 |
18.
1781~1783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这表明
A.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 | B.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 |
C.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 | D.各州有明显分离倾向 |
19.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 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
20.
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至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
C.废除君主立宪制 |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
21.
“‘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这说明林肯的主要立场是
A.废除黑人奴隶制 |
B.维护联邦统一 |
C.向奴隶制妥协 |
D.前后动摇不定 |
3.选择题- (共3题)
22.比一比,填一填
竟{#blank#}1{#/blank#} | 辩{#blank#}2{#/blank#} | 腊{#blank#}3{#/blank#} |
竞{#blank#}4{#/blank#} | 辨{#blank#}5{#/blank#} | 蜡{#blank#}6{#/blank#} |
23.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H2O、ClO﹣、CN﹣、HCO3﹣、N2、Cl﹣六种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测得ClO﹣和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