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368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4/1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
材料四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现在终于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五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1919年5月,而是贯穿在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在五四运动和由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使反帝反封建的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生机和活力。2004年5月4日,在全国举行了“继承五四传统,弘扬民族精神”18岁成人宣誓仪式,中学生们庄重宣誓:“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完善人格,强健体魄,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民主和文明,艰苦创业,奋斗终生!”
——综合新华网信息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二中,列强分别获得了哪些特权?概述材料三对中国的影响。
(2)分析材料四中“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的原因。
(3)列举材料五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使反帝反封建的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的具体史实。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单选题(共33题)

2.
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1783年他获任首相,时年24岁。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这一先例的开创最能说明
A.首相是国家权力中心
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发展
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3.
有人说,英国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
A.革命前后,国王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
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
D.革命前后人们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地位
4.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B.实现三权分立
C.保证司法的相对独立性
D.体现“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5.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巴林顿·摩尔指出:“没有新的原则在17世纪的成功实施,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这里“新的原则”是指
A. 议会至上
B. 和平渐进
C. 自由平等
D. 分权制衡
6.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那些程序?
A.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B.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
C.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
D.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7.
德国1871年宪法的颁布,确立了德意志帝国的基本原则,其中包括
①联邦制原则
②君主立宪制政体
③君主权力受法律约束
④权力制衡原则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8.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请根据下列条件推出该宪法的名称是
①它是一部近代颁布的成文宪法
②它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③经过长期斗争,它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9.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这说明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D.革命的彻底性
10.
1875年,国民议会只是以一票的多数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而使法国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法国共和政体最终得以确立主要是
A.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B.共和派与保皇派相互妥协的结果
C.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君主制已经不适合法国的国情
11.
“美国的两党制虽然热热闹闹,但一语就可以道破其实质。”下列言论能一语道破美国两党制实质的是
A.如果非同一个政党一起就不能进天堂,我宁愿永不进天堂
B.党派精神是政府最危险的敌人
C.共和党执政,我支持共和党;民主党执政,我支持民主党
D.两党只是同一钱币的正反两面
12.
学者任东来指出:“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宪法
A.有利于维护民众的民主权利B.使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力
C.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和自由D.使美国处于无权地位
13.
A.英王不掌实权
B.首相就职前必须得到英王的任命
C.英王权力很大,可以直接任命首相
D.《女王》情节出现历史性错误
14.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下列各项表述中,哪一项不能证明上述观点
A. 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B. 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C. 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D. 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15.
从《南京条件》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趋势主要是
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B.从开埠通商到割占土地
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
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16.
1843年11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指示赴中国的使团:“您的目标应是为法国的航运和贸易获得相同于英国的一切利益。”此时英国在中国已获得的“利益”包括
①政府有一名公使长久驻节北京
②由驻华领事对侨民实行司法管辖
③在中国东南五个重要口岸通商
④商船在长江各通商口岸自由航行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7.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
B.对西方侵略缺乏警觉
C.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D.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18.
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历史上不曾有过的新情况是指
A.内部变乱导致分裂B.中央军队与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
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D.敌人的长期封锁
19.
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对“台湾民主国”认识比较正确的是
A.是台湾士绅脱离祖国而独立的分裂行为
B.“永清”的含义是台湾永远是清朝的,因此是维护清朝统治的爱国行为
C.是借清朝割让台湾之机的政治投机,但有效地抵抗了日本对台湾的侵略
D.是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
20.
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2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诗中“远征”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带来的危害B.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C.根据地的革命武装不够强大D.王明分裂党中央的结果
22.
1921年中共的诞生证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
A.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C.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
23.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A.太平天国北伐、西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C.中共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24.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B.坚持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C.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D.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25.
1943年1月,国民政府通过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与它们的一切权利。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美英对中国的同情
C.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D.中国军民的坚持抗战
26.
1949年3月,中共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该纲要作了以下军事部署:西路作战集团集结于九江至安庆地区,东路作战集团集结于镇江至江阴一线。根据这一部署,随后人民解放军
A. 展开战略反攻
B. 实施辽沈战役
C. 进行淮海战役
D. 发起渡江战役
27.
联新社记者发出的电讯报道说:“美国在华的声誉业已一落千丈,……不单是中国的共产党与自由主义者,即使是一般的银行家和商人,现在也都逐渐感觉到美国对华的两面干涉政策。”这则报道的背景是美国
A.在巴黎和会上不顾中国主权出卖中国利益
B.在一战期间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
C.在“九一八事变”后,纵容日本对华侵略
D.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扩大对华经济侵略
28.
列宁曾经精辟地指出:“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B.“革命”指的是俄国二月革命
C.一战加速了俄国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D.反对资本家的这场革命使俄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29.
巴黎公社被称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早产儿”,主要是因为
A.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爆发的大规模工人起义
B.它是在没有先进理论指导下工人自发的起义
C.它是工人阶级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动的起义
D.它是在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的起义
30.
十月革命后,列宁说:“我们有权自豪,而且我们确实很自豪,因为我们有幸能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从而开创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由一个新阶级实行统治的时代。”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
A.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在俄国开辟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C.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
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31.
“专制、愚昧、黑暗、落后……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
A.最早实践社会主义的理论
B.促进了俄国社会的转型
C.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D.否定了资本主义的模式
32.
一部法律文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部法律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年)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33.
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由此成为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文中“站起来了”就当时而言是指新中国的成立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C.实现了人民的自由平等
D.保证了国家主权的完整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有三名民主党派,分别是民革的宋庆龄、李济深和民盟的张澜。这说明中央人民政府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
B.民主联合政府
C.共产党不居于领导地位的政府
D.实行多党制的政府

3.选择题(共4题)

35.①He {#blank#}1{#/blank#} not {#blank#}2{#/blank#}( post) the letter yet .

②He {#blank#}3{#/blank#} not {#blank#}4{#/blank#} ( post)the letter an hour ago .

36.①He {#blank#}1{#/blank#} not {#blank#}2{#/blank#}( post) the letter yet .

②He {#blank#}3{#/blank#} not {#blank#}4{#/blank#} ( post)the letter an hour ago .

37.

化简:6a8y·2y23a2={#blank#}1{#/blank#} .

38.

化简:6a8y·2y23a2={#blank#}1{#/blank#}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3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