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册第22课同步检测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93671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7

1.综合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
材料二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说出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
(2)材料二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的什么观念?
(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选择题(共9题)

2.
观察漫画,分析大清国不开门导致的消极影响包括(  )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
与清朝统治的衰落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时的世界正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是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且开始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的是 (  )
A.英国B.法国
C.美国 D.日本
4.
历史上被称为“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康乾盛世指的是下列哪几位皇帝在位时期 (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④
5.
小清总结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几点原因,其中正确的是 (  )
①当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
②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
③中国的生产和科学技术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④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来往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中国“选择了陆地”是指清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这一政策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B.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C.完全没有积极作用
D.使中国赶上世界潮流
7.
下图中商店林立,有引人注目的商店招牌、熙熙攘攘的行人,是清朝前期北京前门商业区繁荣景象的再现。这种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  )

①积极吸收汉文化   ②勤于政事 ③奖励农桑
④兴修水利 ⑤严惩贪污  ⑥大兴文字狱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⑤⑥
8.
结合图1、图2,理解清朝“闭关政策”的准确含义( )
A.封闭边界、固守疆域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排斥西方一切事物D.断绝对外一切贸易
9.
18世纪英王使者马嘎尔尼来华时,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乾隆实行的是()
A.闭关锁国政策B.重农仰商政策C.对外开放政策D.休养生息政策
10.已知常温下,HA的电离平衡常数Ka=6.25×105,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4.17×107、Ka2=4.90×10 11.在生产碳酸饮料的过程中,除了添加NaA外,还需加压充入CO2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不考虑饮料中其他成分)(   ) A.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