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凤阳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366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近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和法国作为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根据所学,填写下表。
(1)材料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2)填空: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国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民主政治建立发展简要进程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之后建立君主立宪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
1848年和1870年分别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和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材料二 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本主义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国家”。德意志帝国没有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实现全面的议会民主制是非正常现象,因为政治与经济应该步调一致。德国形成的是以容克贵族同德国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为主要特征的政治体制……
——景德祥《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
问题: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发展的方式、内容和政治思想背景方面分析说明法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根据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关于“德国政治民主化”的评价的正确性。你认为德意志帝国的宪政特点中哪一点对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试举例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70年代法德两国代议制产生差异的主要历史原因和相同作用。
3.
通过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工党成员布莱尔成为英国首相,应具备什么条件?
(2)公元2003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兵伊拉克,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国,英国当时也派兵参加了对伊拉克的战争。你认为: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如果当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反对出兵,英国首相布莱尔是否会因此而撤兵?为什么?议会中的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怎样?

2.单选题(共22题)

4.
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三条规定:“士兵在和平时期,非经房主许可不得驻扎于任何民房;在战争时期,除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外亦不得进驻民房。”其基本精神是
A.严明军队纪律
B.保护私有财产
C.维护法律尊严
D.调节军民关系
5.
下列有关“光荣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意味着国王权力被全部剥夺
B.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C.最重要的成果是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发动者是托利党人和辉格党人
6.
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他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1787年宪法
A.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
B.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
C.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
D.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
7.
1832年的改革法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议席分配两个主要方面,根据改革法案,年值10英镑房产的选举资格使新城镇和工业选区的中产阶级当选议员的机会增大了。这次改革
A. 使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择权
B. 使工人阶级获得选举资格并分享权力
C. 实现了全体公民的普选权和政治参与
D. 使中产阶级立即获得政治上的控制权
8.
英国学者指出:1689年至1716年是国王和下院“确定关系”的时期;1716年至1783年是两者关系保持“均衡”的年代;而在1784年至1832年,两者之间的“均衡”关系遭到破坏。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准确的是( )
A.国王在18世纪初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18世纪国王和下院在治国权力方面势均力敌
C.议会改革打破了国王和下院的权力均衡关系
D.国王和下院的权力关系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
9.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10.
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这些国家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
A.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B.《权利法案》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C.共和政体的确立
D.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诞生
11.
2012年12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打破了231年的惯例,首次以国家元首身份参加内阁会议但并没有发言。女王没有发言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立宪制名存实亡
B.宪法规定国家元首不能干政
C.女王对政治不感兴趣
D.英国女王不懂政治事务
12.
下图漫画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A.国王可以召集或解散议会B.国王可以收税
C.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D.国王可以招募军队
13.
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1644年)一书中说:“我觉得,我仿佛瞥见它是一头苍鹰,正在振脱着它幼时的健翮,……而这时无数怯懦群居的小鸟,还有那些性喜昏暗时分的鸟类,却正在一片鼓噪,……而众鸟的这种恶毒的叽叽喳喳将预示着未来一年的派派系系。”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英国
A.大贵族官僚与国王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斗争激烈
C.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D.自由党与保守党争夺议会权力斗争激烈
14.
2013年12月19日,部分美国参议员提出一项针对伊朗的新制裁议案。白宫发言人卡尼立即作出回应,称若议案获得通过,奥巴马将动用否决权。由此可见
A.奥巴马的权力至高无上B.参议员的权力高于奥巴马
C.奥巴马与国会存在制约关系D.奥巴马只拥有否决权
15.
在美国的政治思想中,反对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权利过分依赖于情绪化的大众,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华盛顿也一再告诫代表们,不要通过仅仅是讨好人民的文件。这种思想在1787年宪法中的具体表现不包括()
A.众议员依据各州人数按比例分配名额
B.总统不是直选
C.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
D.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派
16.
弗吉尼亚的麦迪逊主张:“中央政府应该对地方行使绝对的控制权,才会实现国家政权的稳定,建立更好的秩序和各州之间的关系和谐。”为此,美国最终决定实行
A.邦联制B.联邦制C.民主制D.三权分立制
17.
2011年3月奥巴马提名华裔美国人骆家辉“作为美国的最高外交官返回中国”。骆家辉“作为美国的最高外交官返回中国”。必须经过
A.参议院批准
B.最高法院批准
C.中国政府的任命
D.选民直接选举通过
18.
有人说,某一政府就像一个靠各地方“施舍”过活的“乞丐”,是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这个“怪物”是指 ( )
A.中国晚清政府B.美国邦联政府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D.德国联邦政府
19.
美国学者托马斯·班德认为:“在1776年美国革命乃至巴黎和约签订前的美国历史都是地方史或者单个州的历史,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美国史”。真正开始改变这个局面的是
A.新航路开辟B.《人权宣言》发表
C.《邦联条例》D.1787年宪法
20.
某学者称:“一切权力合而为一,虽然没有专制君主的外观,但人们却时时感到专制君主的存在”。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18世纪初的法国
B.18世纪后期的英国
C.19世纪末的德国
D.20世纪后期的日本
21.
19世纪70年代,法德通过不同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下列关于两国政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两国权力中心不同B.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
C.议会行使立法权力D.都体现一定的民主精神
22.
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最初确立了总统与议会双权力中心,后来逐渐演变为议会权力中心,总统的权力被大大削弱。“议会权力中心的形成,使法国成为典型的议会制国家。”强大的议会必然导致政府软弱无力,更迭频繁。“在整个第四共和国(1946--1958)的12年期间,政府改组22次,平均寿命仅6个月,与第三共和国相当。”法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政府更迭最为频繁的国家。导致这一局面的历史原因是
A.民众民主意识浓厚B.国民经济发展滞后
C.社会矛盾错综复杂D.多次卷入对外战争
23.
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直到1870年至1900年,德国的工业发展才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把这种发展速度的加快叫做“革命”是适当的。促成德国这场“革命”的主要原因是
A.新教的胜利B.欧洲霸权的确立
C.国家的统一D.垄断组织的形成
24.
1988年,法国一家民意调查机构与《费加罗杂志》联合进行的一次调查中,当被问及什么是法国革命的最好象征时,法国人把《人权宣言》放在首位。这主要是因为它(    ) 
A.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B.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特权等级制度
C.首次确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5.
下列关于法国“一票共和”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这一事件发生在1873年
B.它是法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
C.它是18世纪启蒙思想在法国的首次实践
D.法国的共和政体并没有因为它的颁布而巩固

3.选择题(共3题)

26.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宪法这一规定说明(    )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权利

②我国选举权的主体具有广泛性,但不意味着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

③民主是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

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7.如图所示操作中,正确的是(   )
28.如图所示操作中,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