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一百年前发生的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0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不少市民闻讯而来,或围观或加入。各地学生也都纷纷响应北京学生的行动,各地商、工各界多有参加声援者。这表明,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分析五四运动多有“声援者”表现出的显著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革命”的政治基础,并概括其主要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方面说明抗日战争胜利是“共同奋斗”取得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0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不少市民闻讯而来,或围观或加入。各地学生也都纷纷响应北京学生的行动,各地商、工各界多有参加声援者。这表明,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摘编自汪朝光著《中国近代通史·民国的初建》
材料二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过程,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三 1937年7月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在历次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时间最长,但中国人民没有被打趴下,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争取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了,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一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分析五四运动多有“声援者”表现出的显著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革命”的政治基础,并概括其主要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方面说明抗日战争胜利是“共同奋斗”取得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罗斯福新政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35年以前着重在复兴,1935年开始着重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任总统时,请求国会让他运用广泛的总统权力对付紧急情况。他经常向国会提出立法草案,敦促他们通过法案,扩大总统的立法职能。为了复兴经济,5月他签署了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计划增加了农业净收入,提高了农民购买力。6月他又签署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保证劳工可以维持生活的工资,从而提高工人购买力。
材料二 随着经济危机最深重阶段的结束,捍卫自由放任政策的最高法院再也不能忍耐了。1935年5月27日,9名大法官一致判决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罗斯福对这一判决非常愤怒,6月13日他要求国会迅速采取行动,通过一批深入改革的方案。8月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使美国走上通往福利国家的道路。1935年开始的改革重点是“为社会下层人民的利益实行大规模政府干预”,这也让罗斯福成为得到群众信赖的人。
(1)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举措,概括这些举措的共同之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高法院在新政中行使的权力,概括罗斯福新政“为社会下层人民的利益”而推行的改革内容。
(3)据材料一、二:归纳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分析“新政”对二战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影响。
材料一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任总统时,请求国会让他运用广泛的总统权力对付紧急情况。他经常向国会提出立法草案,敦促他们通过法案,扩大总统的立法职能。为了复兴经济,5月他签署了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计划增加了农业净收入,提高了农民购买力。6月他又签署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保证劳工可以维持生活的工资,从而提高工人购买力。
材料二 随着经济危机最深重阶段的结束,捍卫自由放任政策的最高法院再也不能忍耐了。1935年5月27日,9名大法官一致判决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罗斯福对这一判决非常愤怒,6月13日他要求国会迅速采取行动,通过一批深入改革的方案。8月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使美国走上通往福利国家的道路。1935年开始的改革重点是“为社会下层人民的利益实行大规模政府干预”,这也让罗斯福成为得到群众信赖的人。
——以上摘编自刘绪贻、杨茂生《美国通史》(笫5卷)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举措,概括这些举措的共同之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高法院在新政中行使的权力,概括罗斯福新政“为社会下层人民的利益”而推行的改革内容。
(3)据材料一、二:归纳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分析“新政”对二战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影响。
3.
晚清时期,以维新派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借鉴西方思想,寻求社会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资产阶级维新派知识分子群体认为,要取得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独立富强,只有实行维新变法,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为此,他们从西方资产阶级那里借取了进化论和社会政治学说,并结合中国古代的“重民”思想,对君主的起源和君民关系提出新的观念。
(1)据材料一:指出维新派思想的理论来源,概括维新思想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指出变法维新的主要目的。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
材料一 资产阶级维新派知识分子群体认为,要取得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独立富强,只有实行维新变法,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为此,他们从西方资产阶级那里借取了进化论和社会政治学说,并结合中国古代的“重民”思想,对君主的起源和君民关系提出新的观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维新派以天赋人权论驳斥君权神授说,他们指出国家是“民之公产”,君是由民共举出来的。他们将自己的政治要求汇入救亡运动中,使变法维新运动和救亡运动相结合。维新派在中国最早创办近代报刊,把旧式书院和私塾逐渐转变为近代学校。他们积极提倡西学,打开了知识分子的眼界,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维新派思想的理论来源,概括维新思想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指出变法维新的主要目的。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
2.单选题- (共23题)
4.
1841年6月,皮尔率领保守党获得英国议会大选胜利,保守党组阁问题提上日程。维多利亚女王虽对皮尔厌恶,但仍接受了丈夫的劝告,邀请皮尔组阁。这一事例表明
A.议会不能阻止国王的专权 |
B.英国责任内阁制得以完善 |
C.国王基于个人好恶任命首相 |
D.工业资产阶级追求政治权利 |
5.
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壮举,把敌人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解放军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可以进逼长江,瞰制南京、武汉,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壮举是
A.血战台儿庄 |
B.挺进大别山 |
C.发动辽沈战役 |
D.进行渡江战役 |
6.
阅读下列革命党人发布的军事命令。该命令反映的是
一、本军于今夜十二时举义,兴复汉族,驱除满虏。八、武昌弹药枪枝,暂由楚望台军械库接济。
一、本军于今夜十二时举义,兴复汉族,驱除满虏。八、武昌弹药枪枝,暂由楚望台军械库接济。
A.太平天国运动 |
B.北伐战争 |
C.辛亥革命 |
D.南昌起义 |
7.
这场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严重民族危机,在国家主权严重丧失和外国资本大量渗透的同时,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初步发展阶段。据此判断,该战争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8.
1930年初,***提出“农村工作是第一步,城市工作是第二步”“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无疑义地是要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这表明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A.首次提出开展土地革命 |
B.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
C.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 |
D.着手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
9.
布尔什维克党在《四月提纲》的指引下,深入工厂和农村,宣传组织群众认清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扩大党在苏维埃中的影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
A.推动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出现 |
B.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专制统治 |
C.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D.响应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
10.
像是改革开放元年的第一只报春燕,代表大陆亿万同胞给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送去新春第一声亲切的问候。融化了两岸之间长达三十年不相往来的坚冰,开启了海峡两岸化干戈为玉帛和平发展的大门。“材料描述的是
A.首倡“一国两制” |
B.两岸“三通”的实现 |
C.“九二共识”的达成 |
D.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
11.
著名报人徐铸成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中国人民大喜的日子,第一部人民的宪法将诞生了!仑儿来信,说我参加决定中国历史进程的两个大会一开国的政协和第一次全国人大,是莫大的光荣。”日记中提及的“第一部人民的宪法”
A.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B.初步形成了政治协商制度 |
C.体现中共八大的探索成果 |
D.确立了中国根本政治制度 |
12.
1971年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中美两国之间禁止贸易的法令。1972年2月11日,尼克松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松动对华贸易关系的建议。这些举措
A.意在谋求中美关系改善 |
B.受到了中日建交的影响 |
C.说明美国摒弃冷战思维 |
D.表明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
13.
下图漫画名为《自立》。漫画中,象征英国的约翰牛艰难地行走在高悬空中、写有“马歇尔援助”的绳索上。桥对岸山坡上站着象征美国的山姆大叔。漫画表达了作者


A.担忧英国过多依赖美国 |
B.赞同政府拒绝美国援助 |
C.呼吁英美共同遏制苏联 |
D.鼓励西欧国家加强联合 |
14.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先后出台了《贸易改革法》与《贸易协定法》,意在减少贸易逆差、消除所谓“不公平”的竞争行为带来的产业损害,同时还授权总统可采取单方面措施报复外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这些举措从侧面反映出
A.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 |
B.美苏冷战的形势趋向缓和 |
C.世界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15.
1955年7月,在中央召开的省市党委书记会议上,***说:“目前农村中的社会改革高潮,有些地方已经到来,全国也即将到来。这是五亿多农村人口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带有极其伟大的意义。”这一讲话中的“社会改革”最有可能是
A.农业合作化 |
B.家庭联产承包 |
C.大跃进运动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16.
阅读下面我国工业总产值比重统计表,表格信息主要反映的是
年份 | 国有工业比重(%) | 集体工业比重(%) | 个体工业比重(%) |
1984 | 69.1 | 29.71 | 0.19 |
1992 | 51.52 | 35.07 | 5.8 |
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C.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
D.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立 |
17.
他们的商船队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队,1612年他们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城,成为在欧洲与美洲之间经营生利船只的重要基地。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人 |
B.西班牙人 |
C.荷兰人 |
D.英国人 |
18.
1765年,当时英国纺织业中“纱荒”严重,特别是在纺织业中心兰开夏郡。几年之后,有人惊呼:“到处是棉纱棉纱棉纱!”……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机的推广 |
B.垄断组织增多 |
C.电气时代到来 |
D.圈地运动兴起 |
19.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将集体农庄庄员、职员的个人副业义务交售额降低了50%,鼓励庄员和职工发展私有牲畜。这一做法意在
A.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
B.废除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
C.否定公有制的主导地位 |
D.提高农庄生产者积极性 |
20.
它克服了关贸总协定“松散”的缺陷,具有法人资格,在各国境内享有执行职能时所必要的法律权力、特权及豁免权。这里的“它”是
A.欧洲联盟 |
B.世界银行 |
C.世界贸易组织 |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21.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社会服务的决策权限下放到地方政府甚至社区,服务的提供也不由政府全包,而是由政府、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团体共同承担。这一调整使得英国
A.经济“滞涨”日趋严重 |
B.“新经济”模式出现 |
C.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 |
D.政府的公共开支减少 |
24.
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乃实行广州一口通商。由此可见,清政府
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B.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
C.禁止官民对外通商 |
D.彻底取消朝贡贸易 |
25.
宋代士大夫们画画专以灰黑的水墨,随心所欲地勾画事物的轮廓大意,借此寄托画家自己的感受和意兴,所作色彩既不浓艳,也不细致求真。这一风格的画作
A.工笔重彩,以形传神 |
B.借物抒情,崇尚意趣 |
C.细腻逼真,气度恢弘 |
D.形体严整,雅俗共赏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