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明代隆庆年间开始……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进程已正式开启。……但整个转型在清代曲折迂回,端在障碍众多,其关键原因来自于当时内外环境的特殊性和农牧社会整合的缓慢性。……关于清王朝专制制度与统治的落后性,不少人看作是明清社会近代转型的主要障碍。
材料三抗日战争时期是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极为特殊的、也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时期。一方面,从19世纪上半期开始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原本就异常艰辛和曲折,到时抗战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武装侵略、血腥屠杀和疯狂掠夺,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灾难,这对中国的社会转型的进程无疑深刻地打上战争劫难的历史伤痕;另一方面,自20世纪以来逐渐觉醒并日益滂湃的中国民族意识、现代主权国家观念和思想潮流,在五千年文明蕴力的基础上形成了足以取得抗击任何外来侵略战争胜利、扭正中国社会发展航向并深刻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震撼人心的浩然生命韧力和强力,这又是中国20世纪社会发展甚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历史上甚为关键、极为重要的一页。
(2)材料二出自哪一文献?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该文献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有何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社会转型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的主要政治因素。
材料一从明代隆庆年间开始……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进程已正式开启。……但整个转型在清代曲折迂回,端在障碍众多,其关键原因来自于当时内外环境的特殊性和农牧社会整合的缓慢性。……关于清王朝专制制度与统治的落后性,不少人看作是明清社会近代转型的主要障碍。
——余同元《明清近代社会转型及转型障碍》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员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材料三抗日战争时期是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极为特殊的、也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时期。一方面,从19世纪上半期开始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原本就异常艰辛和曲折,到时抗战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武装侵略、血腥屠杀和疯狂掠夺,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灾难,这对中国的社会转型的进程无疑深刻地打上战争劫难的历史伤痕;另一方面,自20世纪以来逐渐觉醒并日益滂湃的中国民族意识、现代主权国家观念和思想潮流,在五千年文明蕴力的基础上形成了足以取得抗击任何外来侵略战争胜利、扭正中国社会发展航向并深刻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震撼人心的浩然生命韧力和强力,这又是中国20世纪社会发展甚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历史上甚为关键、极为重要的一页。
——魏宏远《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笔谈:抗战胜利后中国发展》
材料四“对于中国各民族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制度支撑,就无法改变落后挨打、蚕食瓜分的命运;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也就无法形成认同、结成一体,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力量。”——《人民日报》2009年11月30日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社会转型的主要政治障碍。(2)材料二出自哪一文献?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该文献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有何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社会转型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的主要政治因素。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下面是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表:

材料三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一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材料二表明我国当时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形成这个特点的必要性。
(3)分析材料三中从左图到下图深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你对社会主义改革有什么新的认识?
材料一

材料二下面是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表:

材料三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一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材料二表明我国当时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形成这个特点的必要性。
(3)分析材料三中从左图到下图深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你对社会主义改革有什么新的认识?
2.单选题- (共16题)
3.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
D.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
4.
在英国,每周三下午有半个小时的首相质询时间,首相要接受下议院议员的质询,并作出合理的解释。除此之外,还有议员对各部大臣的质询时间。这种现象表明英国
A.议会监督内阁行政事务 | B.首相服从议会领导 |
C.首相与内阁大臣共进退 | D.各阁臣由议会任命 |
5.
翻开美国历史,共有九位总统曾在众议院被提案弹劾。他们是泰勒、强森、克里夫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这充分体现
A.中央集权 | B.分权制衡的原则 | C.两党政治 | D.联邦制 |
6.
在1689年到1834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议员、安插亲信等手段,对国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纵。这充分说明
A.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一度出现反弹 |
B.国王违背宪法规定肆意扩张权力 |
C.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的渐进性 |
D.资本主义发展尚不足以制约王权 |
7.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A.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
B.俄国城市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
C.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
D.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
8.
在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多次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这些条约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A.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
B.证明“弱国无外交” |
C.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 |
D.列强实行炮舰外交政策 |
11.
1942年刘伯承在报告中指出:“百团大战总的来讲是一场打了胜仗的大战役,但……没有充分发扬正规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传统优势,有些仓促上阵的意味,为了片面取得政治影响甚至矫枉过正。”报告中所说的“政治影响”主要是
A.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B.振奋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
C.沉重打击屯集在华北地区的日军 |
D.战略上支持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
13.
唐诗《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犹自笙歌彻晓闻。”从诗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扬州的夜市是当时商业发展的一个特点 |
B.扬州的草市很繁华 |
C.扬州出现了私家经营的邸店 |
D.扬州成为唐朝时期唯一的经济中心 |
14.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
15.
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时期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
16.
(题文)康乾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达到空前的繁荣,但是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压制 |
17.
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18.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