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知识点默写(2)(选修+必修)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93514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6

1.填空题(共42题)

1.
1787年宪法——确立________制
(1)背景:独立后的美国实行松散的________,中央政权软弱,社会动荡加剧,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目的。
(3)理论来源:欧洲启蒙思想,特别是孟德斯鸠的说
(4)主要内容:
①规定美国是一个________国家高于各州,联邦政府拥有________大权,但地方各州有一定的________权。(此举调和________矛盾)
②________政府的构建体现________的原则,________,________。
A、总统由________选出,每届任期________年。总统是________、和________。总统对________负责,有权否决________;(但国会再以________多数通过该法即为有效)。
B、国会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参议员由________选出,任期________年,每________年改选其中的________;众议员按________选出,任期________年。(此举调和________矛盾)
C、最高法院大法官由________提名,但需经________批准,除非犯罪,________
(5)特点(宪法体现的原则):
①________原则与________相结合。这样既避免了________的弊端,又能调动________。
②________原则相互独立,相互制约。
③________原则都由选举产生,实行________制。
(6)评价:
A、进步性:①是近代世界上________宪法,确立了________;②突出体现了________原则,避免了________保护了________;③调和了________的矛盾,为美国的________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局限性:允许________存在;黑人人口按________的比例折算,打上了________的烙印。(此举调和________矛盾)
2.
战略反攻1947年6月,________率领________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________的序幕。
3.
战略决战1948年底至________年初连续发动了________三大战役。
战役
时间
部队
战果
辽沈战役
1948.9‥‥11
东北解放军
解放________全境
淮海战役
(徐州为中心)
1948.11‥‥1949.1
中原、华东解放军
基本解放________地区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东北、华北解放军
基本解放________全境,________和平解放
意义: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其战争规模和战果是空前的,国民党军队________。
 
4.
最后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发动________战役,于4月23日解放________,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
5.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胜利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________的成立
(2)历史意义:
①结束了________历史,迎来了________的新中国。②改变了________格局,壮大了________力量。③鼓舞了________的斗争。④是________在中国的胜利,是________的胜利。
6.
战略防御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全面内战爆发。
7.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________召开八七会议。
内容:纠正了________;确定了开展________的总方针;决定在________。
8.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1)概况1927年9月,***领导了________秋收起义。1927年10月,***率部队到达________,创建了________。
(2)意义:它是中国第一个________,点燃了“________”的星星之火,从实践上开辟了“________”的道路(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后来,***又理论上提出了“________”的思想,即________、________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使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9.
土地革命:
(1)内容。
(2)意义:贫苦农民________空前高涨。
10.
红军长征(________年——________年)
(1)原因:
①根本“左”倾错误;
②直接:红军________的失败。
(2)长征过程:
①________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________出发,开始长征。
②________年10月,中央红军到________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③________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____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3)转折点1935年1月
A、内容:
①纠正了________错误;②肯定了________主张;
③选举________;④取消了________。
B、意义:
①结束了________,事实上________的正确领导;
②是中国共产党从________的标志,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________的矛盾和分歧)
(4)长征胜利意义:
A、粉碎了________转危为安。
B、红军长征播下了________,铸就了伟大的________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C、开始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11.
日本侵华的主要事变及罪行
(1)九一八事变1931年,是日本________的开始,也是中国________的开始,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________年7 月7日。影响:标志着日本发动战争,也成为中国________的开端。
(3)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对中国军民进行长达6周的屠杀,30万人遇难。
(4)________战:用活人做试验,违反国际公法。典型部队是731部队。
1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________空前严重。
(2)建立1937年9月,________,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作用:①实现了________。②是________的根本保证。
13.
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
(1)表现(防御阶段):
①1937年________(八一三事变后)----意义:打破了________的计划。
②1937年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抗日)----典型战役及其意义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③1938年________----典型战役及其意义取得了抗战以来的________。
④1938年________——1938年________、________失守后,抗战进入________阶段。
(2)对正面战场的评价:
在抗战初期,是抗战的________,粉碎了日本________的计划,但由于国民党推行________路线,导致正面战场节节失利。
14.
敌后战场——共产党
(1)表现:①制定________路线:1937年8月。②百团大战:(________阶段)________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________发动。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________日军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2)对敌后战场的评价:
在抗战的________阶段,________有力地配合了________的作战,在抗战进入________阶段后,________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15.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________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书。中国八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2)抗战胜利的原因:①________;②________相互配合;③________相互配合。
(3)抗战胜利的意义:
A、抗战胜利是________的完全胜利。
B、大大增强了________
C、为________的基础。
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E、提高了________。
16.
南昌起义
(1)时间1927年8月1日;(2)领导周恩来、贺龙等。
(3)意义:打响了________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________的开始。
17.
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中国民主革命进入________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由________领导。
18.
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①第一阶段:5月4日开始,中心在________,主力为________
②第二阶段:6月初开始,中心在________,主力为________
(3)口号。
(4)结果:取得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5)性质:是彻底地不妥协地________的革命运动。
(6)各阶层的作用学生——先锋,________——主力军
(7)意义:
①标志着________开端。(依据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②促进了________的传播,为________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________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19.
辛亥革命的结束
(1)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宣告清朝灭亡,同时也宣告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________制度的结束。
(2)辛亥革命的失败1912年3月,袁世凯在________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民国从此名存实亡。
20.
中共“一大”
(1)时间、地点、________(最后一天在浙江________游船上举行),***、董必武等13名代表参加大会。
(2)内容:
①通过________,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________。
②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
③决定成立________。
(3)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的革命政党,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21.
国民大革命兴起的实现
(1)背景:①中共在开展工人运动中,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________;②孙中山在________后,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同意以“________”的方式同共产党合作。(人民版教材观点)
(2)实现标志的召开
①时间、地点1924年初,广州。②意义: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________由此兴起。
22.
国民大革命高潮。________年7月——________年初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派军阀,到1927年初,北伐军很快歼灭________、________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________。
23.
国民大革命(________年----________年)
24.
国民大革命失败:
(1)失败标志: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________和________,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2)失败原因:
①客观;②主观。
(3)失败教训。
25.
国民大革命功绩________。
26.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________。
(2)功绩: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①政治上,使人民获得了一些________和________的权利。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________。
②经济上:为________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思想上。
辛亥革命最大成功在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________;最大失败在于:没有完成________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________的社会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27.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1)失败原因: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3)意义:打击了________。
(4)教训:农民阶级作为________的代表,缺乏________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________的重任。
28.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条件:(暂不背诵)①经济基础的发展;②阶级基础力量壮大;③思想基础思想的传播;④组织基础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时间地点领导年,日本________,总理为________
(3)政治纲领:“________”
(4)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________。
29.
甲午中日战争
(1)黄海海战:
①背景:是________中双方的一次海战。②经过:爱国将领________等率官兵英勇作战。
③结果。但李鸿章避战保船,使日军________。最终在________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马关条约》________年
A、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B、影响:①割地使中国________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刺激了________;②________加重了人民负担;③新通商口岸的开放使________。④允许列强在华投资办厂,扩大了________,严重阻碍________。⑤中国社会________的程度________了。
(3)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①背景1895年,甲午战败,《马关条约》割________给日本。
②领导及军队:爱国志士________组织义军,与________领导的清军抗击日军。
3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背景:
随着________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不断高涨。义和团打着“________”的旗号,到1900年春夏间的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________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
概况:联军在________登陆,从________进犯北京,8月攻陷________,慈禧太后带着________出逃到西安。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了________。——中国_____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内容
影响
①赔:
①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使中国的________受到外国控制。
②设:
②________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
③拆:
③________到________广大地区,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④惩:
④清政府彻底成为________
________。
⑤改:
⑤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31.
________——辛亥革命的爆发
(1)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
(2)爆发时间1911年10月10日。
(3)参加力量:湖北________中的革命党人。
(4)结果:占领________,成立________,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2.
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_____
33.
内容:规定定都________,以________为国旗,改用公历,以________纪元,________年为民国元年。
34.
时间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________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3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颁布者年;孙中山
(2)主要内容:
①________,意义:从根本上否定了________。②国民享有一系列________、________民主权利。③________。④________;主要目的:限制________的专制独裁,维护________。
(3)性质:中国近代________宪法
(4)意义:具有反对________的进步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________的灭亡和________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________进程的一座丰碑。
36.
《资政新篇》(________年)
(1)内容:A、政治上:向西方学习,________;B、经济上:发展________、奖励________;C、文教上:开设________。
(2)评价:
①进步性: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②局限性:没有________的要求。迫于形势,并未实行。
37.
鸦片战争
(1)起止时间________(2)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________后,________发展需要________。②直接原因________
(3)《南京条约》,签订时间________年,内容: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
(4)影响:中国_____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8.
第二次鸦片战争
(1)起止时间________
(2)概况:①________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火烧________。
②战争前后,________国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________平方公里。
③结果:中国被迫签订________、________
(3)影响:使中国________。
39.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包括________革命和________革命,他们的区别是________的不同。________和________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它们的领导阶级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40.
太平天国运动概况(________年——________年)
(1)________起义,它是太平天国运动________的标志。
(2)定都南京,标志着________建立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3)北伐和西征:北伐失败了,但沉重地打击了________统治。西征的胜利为太平天国的发展提供了________。
41.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纲领性文件,________年颁布
(1)基本内容:
①土地分配:原则;
方法。
②产品分配:原则;
方法。
(2)目的:建立“________”理想社会(绝对________的理想社会)。
(3)评价
①革命性:突出反映了________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体现了________根本无法实施。
③落后性:主张________具有落后性。
42.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
(1)________矛盾激化;(2)________严重;(3)洪秀全创立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填空题:(4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