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朝后期常熟人谭晓,因当地“田多洼芜”,低价购买了大量空闲土地,雇佣乡民百余人,“凿其最洼者为池,余则围以高腾,辟而耕,岁入视平壤三倍”。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视地形、土壤情况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亮昆虫,此类副产品稍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其本人“纤音惮费”,生活节俭,因此“货日益,窖而藏者数万计”。
材料:明朝后期常熟人谭晓,因当地“田多洼芜”,低价购买了大量空闲土地,雇佣乡民百余人,“凿其最洼者为池,余则围以高腾,辟而耕,岁入视平壤三倍”。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视地形、土壤情况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亮昆虫,此类副产品稍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其本人“纤音惮费”,生活节俭,因此“货日益,窖而藏者数万计”。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提供了一个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事例,反映了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若干新现象。从材料中提炼一个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2.单选题- (共14题)
2.
罗马进入帝国后,其民法越来越细化,并最终发展成为一个浩大、复杂且基本上是由从具体法规中提取出来的原则构成的系统。罗马皇帝即使能够改变法律,也只能改变一些细枝末节。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罗马法学体系更加完备 |
B.自然法为立法指导原则 |
C.罗马皇帝重视法律制定 |
D.公民法已经取代万民法 |
3.
1760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爵为首相,用封官许愿、收买等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在当时的英国
A. 议会高于王权原则尚未确立
B. “责任内阁制”政府重新建立
C.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王权滥用
D. 国王试图平息政党政治危机
A. 议会高于王权原则尚未确立
B. “责任内阁制”政府重新建立
C.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王权滥用
D. 国王试图平息政党政治危机
4.
洪秀全借用夏商时期中国人曾经崇拜过“上帝”的宗教观念,来论证上帝本来就是华人的唯一真神。还将“耶和华”的“华”与中华的“华”等同视之。自己则是上帝次子下凡,现实生活中代表上帝。其目的是
A.力图融合东西方文化 |
B.借以获得权威性与话语权 |
C.为反清获取历史依据 |
D.希冀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
5.
罗宾·W·温克在《牛津欧洲史Ⅲ》中记载了1917年4月列宁在彼得格勒的芬兰火车站的演讲,“亲爱的同志们、战士们、海员们、工人们!我很高兴为俄国革命的胜利向你们致意……由你们完成的俄国革命已为此铺平了道路,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万岁!”该演讲认为俄国
A.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成功 |
B.现在的革命任务需要发生重要转变 |
C.革命胜利主要归功于农民斗争 |
D.革命胜利开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
6.
相传《坤舆万国全图》是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绘制,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刊印的世界地图。现存的《坤舆万国全图》是该刻本的彩色摹绘本,图中有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信息,还绘有船和多种动物。据此可以判断
A.中国人广泛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绘图技术 |
B.新式交通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航海 |
C.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海陆轮廓日渐清晰 |
D.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经出现 |
7.
据记载,东汉豪强田庄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每年春耕前后,庄园主“赈赡穷乏,务施九族,自亲者始”。秋收前后,“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对同宗贫困而死者则纠合宗人,合族收葬。冬月腊日,“请召宗族、婚姻、宾旅、讲好和礼,休农息役。”这一现象
A.加快了土地租佃关系的形成 |
B.淡化了农村的宗法宗族观念 |
C.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
D.促进了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 |
8.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雍正五年(1727年),清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这说明
A.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地位 |
B.明清两朝的统治政策违背潮流 |
C.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 |
D.主户佃户之间的依附关系松弛 |
9.
下表为晚清两个不同年份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对此表信息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
年代 | 数额(万两) | 比重(%) | 数额(万两) | 比重(%) | 数额(万两) | 比重(%) | 数额(万两) | 比重(%)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 | 4250 | 100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7708 | 100 |
A.列强在华投资办厂增多 |
B.“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
C.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 |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10.
清政府规定,上海机器织布局生产的布匹在上海纳税后,若运往内地或其他通商口岸,则领取相关单据作为完税凭据,否则须按照传统方式沿途征收税厘。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税法在长江流域各通商口岸的近代企业中得到迅速推广。这有助于
A.上海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
B.政府加强对企业的管理 |
C.提高民族工业品竞争力 |
D.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 |
11.
“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等等。”这种劳动管理体制被称为“泰勒制”,这种体制
A.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分化 |
B.盛行于中小规模企业之中 |
C.出现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
D.有利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
12.
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谷物法案》,规定粮食价格未达到特定价格时,绝对禁止进口粮食,借以保护英国农业免受外国进口的廉价粮食冲击。1846年,该法被废除。这一政策调整的根源是
A.土地贵族丧失政治的主导地位 |
B.工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壮大 |
C.自由贸易理念在英国广泛传播 |
D.近代英国注重妥协的政治机制 |
13.
阅读下表:
1935年和1941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1935年和1941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
时间 工业类别 | 1935年 | 1941年 | ||
资本总额 (万元) | 占全国总 资本比例 | 资本总额 (万元) | 占全国总 资本比例 | |
冶炼业 | 47.4 | 0.19% | 13570.7 | 37.01% |
机械金属业 | 415.5 | 1.66% | 4402.7 | 10.6% |
纺织业 | 12170.3 | 48.53% | 5884.7 | 14.17% |
食品工业 | 6159.8 | 24.56% | 2726.6 | 6.57% |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A.轻工业衰退未获得发展 |
B.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
C.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 |
D.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 |
14.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指那些精通希腊艺术和拉丁文法的学者他们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典学术的研究,主张“回到本源”,在虔诚的基督徒中引起了一种重新考据、诠释基督教的原始文献的热潮。由此可见,文艺复兴
A.利于推动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
B.以重建基督教信仰为初衷 |
C.恢复了古希腊罗马经典文化 |
D.对教会持一种包容的态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