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330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創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英国“光荣苹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既草命与专制的術环,能有效地控割“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样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并分析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演进的基本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那些?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型刷后世殺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自今以后,大皇帝思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养,奇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发晓示,以便英商接例交纳。
——摘自《南京条约》
材料二 明治维新后,日本很快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其对朝鲜和中国台湾的几次侵略虽遭到抵制,其野心却愈挫愈烈。1888年6月,日本政府采纳了伊藤博文等人的建议,除继续向中国渗透势力外,提出了一个以十年为期的扩军计划,作为发动对华战争的准备。1897年,部分军国分子制定了《征讨清策》。1890年,日本发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本统治者为了摆脱困境,更加迫不及待地想从对外战争中寻找出路,从而加紧了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各。
——摘编自董守义等《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三 第十款大清帝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斤、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颂行布告。
一、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永禁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四、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
——摘自《辛丑条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条约》给中国主权带来的破坏。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简析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的危害。

2.单选题(共16题)

3.
《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重视证据
B.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
D.维护贵族利益
4.
“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为此罗马颁布了
A.《民法大全》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5.
1689-1696年威廉三世曾五次行使否决权,此后的安妮女王仅在1708年行使过一次否决权,再以后,“国王的否决权变成一项有名无实的虚权”。这反映了英国
A.君主的权力日益减小
B.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
C.政治权利的不断下移
D.惯例成为法律的来源
6.
民主派领袖杰斐逊称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新版”。这一观点主要基于1787年宪法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确立了权力制衡原则
C.规定的总统权力过大
D.没有废除奴隶制度
7.
1901年,法国等11国追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当时法国具有缔结条约权的是
A.总统
B.参议院
C.众议院
D.最高法院
8.
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A.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的口号
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州起义
D.领导华侨支持维新运动
9.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对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外国政府“庇护”对华洋商所依据的特权是
A.设立和管理租界的权利
B.海关管理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
10.
两件文物是圆明园流失的“鼠首”“兔首”。它们被迫“离家”是在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50年代
C.19世纪6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11.
太平天国前期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分田”的规定的实质是
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B.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贯彻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12.
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国”代替“國”,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
A.摆脱不了君主专制思想的束缚
B.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
C.反封建反侵略的决心
D.对文字进行变革
13.
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的,其目的主要都是为
A.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B.在两党政治斗争中争取民心
C.共同商讨国内和平
D.以和谈换取部署内战的时间
14.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尽管欧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欧洲已经开始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但他们都不程度地支持或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其主要目的是
A.压制中国人民革命
B.扩大各自的在华利益
C.缓和一战前夕远东地区的形势
D.共同支配中国
15.
《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一描述是指
A.第四次反“围剿”
B.第五次反“围剿
C.红军长征
D.并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6.
在一则红色旅游解说词中有如下文字:“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映天明。征程二万经风雨,宝塔擎旗进北京。”其中“燎原烈火映天明”指代的历史现象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7.
电视剧《特殊使命》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驻渭城八路军办事处从戎将军忽然失踪,驻渭城的国民党军将领边国烈命令其下属赶快寻找:“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边国烈这么做是因为当时形成了
A.革命统一战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爱国统一战线
18.
瓦西里是二月革命后工兵代表苏维埃的一名工人,他明确了当前形势下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要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这应该是他经历了下列哪个事件后得出的结论
A.二月革命
B.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的演说
C.七月事件
D.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3.选择题(共2题)

19.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回答问题。

纳 凉

秦 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①。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注释】①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20.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回答问题。

纳 凉

秦 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①。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注释】①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