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问:
(1)材料一中反映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反映清朝统治者的什么观念?
(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3.
人类通过航海认识未知的世界,我们通过航海家的活动认清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中的航海图回答:郑和远航最远到达哪里?新航路开辟航线图中A航线的开辟者到达哪里?
材料二: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但最终因受到拉丁美洲人民的坚决反对而作罢。
材料三:在迎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纷纷开展活动纪念郑和。马达加斯加发行了《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准备在三保山上建立郑和纪念馆。
(2)材料二、三中各地人民对航海家郑和、哥伦布出现截然不同的态度,请从两位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和影响角度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态度?从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中的航海图回答:郑和远航最远到达哪里?新航路开辟航线图中A航线的开辟者到达哪里?
材料二: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但最终因受到拉丁美洲人民的坚决反对而作罢。
材料三:在迎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纷纷开展活动纪念郑和。马达加斯加发行了《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准备在三保山上建立郑和纪念馆。
(2)材料二、三中各地人民对航海家郑和、哥伦布出现截然不同的态度,请从两位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和影响角度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态度?从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请回答:
(1)材料中的“帝国”指我国的什么朝代?
(2)这个“帝国”当时采用什么对外政策最终出现这样的危机?
(3)这个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
(4)与这个朝代形成鲜明对比,唐朝又实行的是什么样的对外政策?对唐朝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通过两个朝代对外政策及影响的对比,今天的中国从中吸取教训,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作为青少年的你,又该怎么做?
(1)材料中的“帝国”指我国的什么朝代?
(2)这个“帝国”当时采用什么对外政策最终出现这样的危机?
(3)这个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
(4)与这个朝代形成鲜明对比,唐朝又实行的是什么样的对外政策?对唐朝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通过两个朝代对外政策及影响的对比,今天的中国从中吸取教训,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作为青少年的你,又该怎么做?
2.选择题- (共17题)
5.
18世纪英王使者马戛尔尼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乾隆实行的政策是
A.严禁对外贸易 |
B.闭关锁国 |
C.重农抑商 |
D.关注民生 |
8.
下列关于台湾的历史知识,表述正确的是 ( )
A.1662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先后攻取台湾城和赤嵌楼 |
B.1661年,盘踞台湾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 |
C.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 |
D.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
9.
《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材料中反映了明成祖命令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A.进行海外殖民,掠夺财富 |
B.收复台湾 |
C.宣扬明朝的富强和国威 |
D.加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
11.
小明的历史老师讲授郑和下西洋时,在黑板上精心设计出下列《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表》根据此表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 )
①时间早 ②次数多 ③规模小 ④人数多
航海家 | 郑和 | 哥伦布 |
范围 | 下“西洋” | 到达美洲 |
时间 | 1405~1433年 | 1492—1504年 |
次数 | 7次 | 4次 |
人数 | 每次约2.7万人 | 最多一次l000—1500人 |
船数 | 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 | 最多时17艘 |
①时间早 ②次数多 ③规模小 ④人数多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2.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下列关于这一壮举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时间从1405年至1433年
②最远抵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③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④加强了明朝与亚欧国家往来⑤最受当地人喜爱的是丝绸和瓷器
①时间从1405年至1433年
②最远抵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③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④加强了明朝与亚欧国家往来⑤最受当地人喜爱的是丝绸和瓷器
A.①②④⑤ | B.②③④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13.
下列对闭关政策说法正确的是( )
①闭关政策是清政府主动采取的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
②对西方的殖民侵略起过极大的抵制作用
③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④阻碍了中国同外国的科学文化交流,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落伍
⑤使清政府取得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①闭关政策是清政府主动采取的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
②对西方的殖民侵略起过极大的抵制作用
③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④阻碍了中国同外国的科学文化交流,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落伍
⑤使清政府取得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A.①③④ | B.②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⑤ |
15.
《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中国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曾经错失了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导致错失第一次重大机遇的政策因素是
A. 重农抑商 B. 闭关锁国
C. 八股取士 D. 盐铁官营
A. 重农抑商 B. 闭关锁国
C. 八股取士 D. 盐铁官营
16.
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00年多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10万余里的航海家郑和。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民间经济文化友好交流 | B.使明朝获得良好经济效益 |
C.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 D.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 |
17.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扩张的今天,郑和下西洋的伟大意义越来越显现出来。下列表述与郑和下西洋不相符的是:
A.郑和的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 |
B.郑和到过亚洲、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
C.郑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
D.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
21.
假如你是广州亚运会的一名志愿者,你在亚运会期间向各国运动员和来宾介绍广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时,会介绍到下列哪些史实?
①清初曾设“广州十三行”管理海外贸易
②中英《南京条约》将广州设为通商口岸
③1921年中共“一大”在广州召开
④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
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州成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
①清初曾设“广州十三行”管理海外贸易
②中英《南京条约》将广州设为通商口岸
③1921年中共“一大”在广州召开
④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
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州成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②③⑤ | D.①②④ |
3.填空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7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