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材料一:2004年4月9日,69岁的尚尔和向报纸披露在日本发行量很大的《新汉日词典》被多处篡改后日本版第二版出版的内容,包括:把原书中“九一八事变”释义中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等字样,篡改称“日本军”、“占领”等。
材料二:200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日本“和平之船”从东京晴阳港出发作第三十八次环球航行,2005年2月6日下午抵达南京,今年九十一岁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多立太郎此次专程随团拉力南京,他在万人坑前久久默哀,深深忏悔。
请回答:
(1)请列举近代日本发动和参加的侵略中国的战争。
(2)中日之间政治共识难以达成的症结何在?
(3)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4)你如何看待当今中日关系?
材料一:2004年4月9日,69岁的尚尔和向报纸披露在日本发行量很大的《新汉日词典》被多处篡改后日本版第二版出版的内容,包括:把原书中“九一八事变”释义中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等字样,篡改称“日本军”、“占领”等。
材料二:200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日本“和平之船”从东京晴阳港出发作第三十八次环球航行,2005年2月6日下午抵达南京,今年九十一岁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多立太郎此次专程随团拉力南京,他在万人坑前久久默哀,深深忏悔。
请回答:
(1)请列举近代日本发动和参加的侵略中国的战争。
(2)中日之间政治共识难以达成的症结何在?
(3)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4)你如何看待当今中日关系?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
大国——苏联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摘编目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因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三:亨廷顿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亨廷顿的文明观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中就可以一览无遗: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扩大军事力量……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冢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摘编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遥鹿新地缘政治》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17年苏联是如何踏进历史的主流的?1945年后苏联和美国为了各自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2)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严禁照抄材料)
(3)关于冷战后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材料三中有哪几种观点?作者认为亨廷顿观点的实质是什么?试以史实论证作者观点。
材料一: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
大国——苏联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摘编目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因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三:亨廷顿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亨廷顿的文明观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中就可以一览无遗: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扩大军事力量……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冢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摘编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遥鹿新地缘政治》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17年苏联是如何踏进历史的主流的?1945年后苏联和美国为了各自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2)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严禁照抄材料)
(3)关于冷战后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材料三中有哪几种观点?作者认为亨廷顿观点的实质是什么?试以史实论证作者观点。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腐败的根源在于剥削制度,最大的腐败在于制度腐败。十八大以来,中共用刮骨疗伤的决心交出反腐成绩单——仅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就公布了近700名官员被调查或处理的消息,绝大多数为厅局级官员,其中省部级及以上高官多达55名。
材料一马克思认为,社会是反腐败最直接、有效的机体,只有社会才能直接收回国家权力,防止国家为祸。马克思对巴黎公社在反腐败方面的作用欢欣鼓舞。他认为,巴黎公社为了消除“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所引起的腐败,“采取了两个可靠的办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第二,它对所有公务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3页
材料二1879年的8月29日,恩格斯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恩格斯指出:“在各类好虚荣的分子与腐朽分子能够毫无顾忌的大出风头的时候,就需要抛弃调和及掩饰的政策,如果必要,发生吵闹及争论也不怕。如果一个政党不敢公开承认、拒绝某些人肆意的作威作福的行为,而是采取一味忍让的态度,那么它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前途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3~374页
材料三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在西柏坡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指出,在伟大的胜利面前,党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滋长。同时,由于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这样,有一些共产党员将可能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面前打败仗。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会议号召全党同志要牢固地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防止骄傲自满情绪。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要认识到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必须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根据材料,马克思推崇的巴黎公社反腐败主要有哪两个方面的举措?
(2)恩格斯针对腐败问题,强调的措施是什么?
(3)七届二中全会上,***针对革命即将胜利对全党的告诫,被概括为“两个务必”,结合材料概括其内容。
(4)某中学发起“反腐倡廉,我为国家献计策”千人签名献计活动,请你设计两条方案积极参与。
腐败的根源在于剥削制度,最大的腐败在于制度腐败。十八大以来,中共用刮骨疗伤的决心交出反腐成绩单——仅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就公布了近700名官员被调查或处理的消息,绝大多数为厅局级官员,其中省部级及以上高官多达55名。
材料一马克思认为,社会是反腐败最直接、有效的机体,只有社会才能直接收回国家权力,防止国家为祸。马克思对巴黎公社在反腐败方面的作用欢欣鼓舞。他认为,巴黎公社为了消除“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所引起的腐败,“采取了两个可靠的办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第二,它对所有公务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3页
材料二1879年的8月29日,恩格斯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恩格斯指出:“在各类好虚荣的分子与腐朽分子能够毫无顾忌的大出风头的时候,就需要抛弃调和及掩饰的政策,如果必要,发生吵闹及争论也不怕。如果一个政党不敢公开承认、拒绝某些人肆意的作威作福的行为,而是采取一味忍让的态度,那么它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前途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3~374页
材料三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在西柏坡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指出,在伟大的胜利面前,党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滋长。同时,由于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这样,有一些共产党员将可能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面前打败仗。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会议号召全党同志要牢固地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防止骄傲自满情绪。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要认识到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必须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根据材料,马克思推崇的巴黎公社反腐败主要有哪两个方面的举措?
(2)恩格斯针对腐败问题,强调的措施是什么?
(3)七届二中全会上,***针对革命即将胜利对全党的告诫,被概括为“两个务必”,结合材料概括其内容。
(4)某中学发起“反腐倡廉,我为国家献计策”千人签名献计活动,请你设计两条方案积极参与。
2.单选题- (共17题)
4.
下面是《查士丁尼法典》里的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A.包罗之广、涵盖之细 |
B.带有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 |
C.留下了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
D.已经具有契约的思想 |
5.
康有为认为:“若美国之州郡并听自治,此则古公侯大国之封建,与德国联邦同矣。”结合所学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州郡自治”制度为宪法所确定 |
B.德意志帝国仍处在封建割据状态 |
C.中国古代分封制与西方近代联邦制相同 |
D.德意志帝国联邦制下各邦的地位平等 |
6.
“盖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若不从此严起,彼正欲卖烟者为之源源接济,安肯破获以断来路?是以开馆应拟绞罪,律例早有明条,而历年未闻绞过一人,办过一案,几使例同虚设,其为包庇可知”(1838年9月林则徐奏折)。由此可见,林则徐认为禁烟的关键是
A.禁止吸食 |
B.整顿吏治 |
C.严惩贩卖 |
D.断绝外贸 |
7.
定都天京后,天王临朝时,只有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几个王可以进见,其他官员都排列在大门内,按照仪式跪拜,呼喊“万岁”,这些表明
A.太平天国政权具有封建化趋势 |
B.太平天国政权已转为封建政权 |
C.清朝用封建思想腐蚀太平天国 |
D.洪秀全已经成为封建地主阶级代理人 |
8.
有人为悼念一位近代知名人物写了一幅挽联:“幕府封疆,书生侯伯,孝廉宰辅,疏逖枢机,系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魂魄常依帝左右;湖湘巾扇,闽浙楼船,沙漠轮蹄,中原羽檄,壮圣主威灵于九万里,声光远烁海东西。”这位知名人物应是
A.林则徐 |
B.魏源 |
C.左宗棠 |
D.梁启超 |
9.
***的诗词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其中“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秋收起义红军长征南昌起义 |
B.国民革命红军长征渡江战役 |
C.抗日战争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
D.秋收起义红军长征渡江战役 |
10.
刘伯承元帅有“常胜将军”之称,但他晚年不愿看战争片,常感慨:“我们牺牲一位战士,他的全家都要悲伤,这给那个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同样,一个国民党士兵死了,也会殃及整个家庭。他们都是农民的子弟,一场战争要损伤多少家庭啊!就是因为这个,每在战前我们连觉都睡不好。现在战争结束了,我就不愿看、怕看战争的场面……我至今仍看到无数同胞为我们铺设的一条血肉模糊的路,我们是踏着他们的尸体走向胜利的。敌人也一样,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胞啊!”下列与其观点不符是
A.国共内战带给国家和人民巨大灾难 |
B.化剑为犁,渴望和解,和平与和谐 |
C.珍爱生命,国共和解,造福民族 |
D.害怕战争,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 |
11.
1942年1月2日,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22日,罗斯福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美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
A.中国抗战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部分 |
B.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
C.中国军队接受美国人的领导 |
D.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战 |
12.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共产主义)就一定要实现。”这首唱响全球的《国际歌》中所蕴涵的共产主义理论诞生于
A.《共产党宣言》 |
B.《法兰西内战》 |
C.《人权宣言》 |
D.《论法的精神》 |
13.
***曾经高度评价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下列不能作为“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依据的是( )
A.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B.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 |
C.极大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和民族解放运动 |
D.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14.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③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写入宪法
④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③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写入宪法
④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5.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D.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有利于协调各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与稳定的是
A.多党合作协商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个由党外民主人土担任。这()
A.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 |
B.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 |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
D.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
18.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
B.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
C.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 |
D.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
19.
20世纪80年代束,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决不当头”,处理国家关系时“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最主要原因是()
A.苏联渐趋解体 | B.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
C.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 D.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20.
下面为某学者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其中:美、欧、日是基础;美、俄、日是关键;美、欧、俄是欧洲一翼;美、日、中是亚洲一翼。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


A.美国在多极力量中仍具有优势 |
B.日本已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
C.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
D.大国力量的均衡保障了世界和平 |
3.选择题- (共5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