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检测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3118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2

1.综合题(共4题)

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抗日联军政委赵一曼1936年8月牺牲前留下的家书:

(1)材料一中的东北抗日联军是东北三省沦陷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英雄部队。东北三省沦陷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事变?这一事变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写给妻子的家书:

(2)材料二中左权将军信中提到的“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什么?请根据书信内容判断书信写于哪一年。
材料三国民革命军第二〇〇师师长戴安澜在1942年5月的绝笔家书:

(3)材料三中“国民革命军”的组建和哪一军校有关?戴安澜将军在1942年出征缅甸,与美英盟军共同抗击日寇。这体现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有怎样的国际意义?
(4)请结合材料,归纳中国人民在抗战中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
2.
中、日两国均为世界重要***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1)材料一是对哪次事变的描述?该事变对中国抗战局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性事件,请举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重要一例。
(3)材料三反映中日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3.
材料一“……卢沟桥被绑架了/万里长城被列为战利品/作为献给岛国皇妃的项链,南京城改作靶场/划为占领者的猎区
——张志民《以卢沟桥的名义》(节选)
材料二“我有一只玩具箱,丢在上海太同坊。飞机汽车件件有,还有娃娃和小床……可恨的鬼子兵,八月十三响炮声……几时收复失地回上海,妈妈再给我买个汽车和小人?”
——《失去了的玩具箱》
请回答:
(1)卢沟桥被谁“绑架”了?在哪一年“被绑袈”的?
(2)为什么诗人说“南京城改作靶场”?
(3)1945年“我”回到了上海,妈妈又给我买了汽车和小人。请你想一想,中国能够打败日本,收复失地的原因有哪些?
(4)回望那一场战争,******说:“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
泉州市各中学八年级开展“走进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歌词识史)
《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1)歌词描述的是哪一年、哪一历史事件?
(角色扮演)
某中学八年级(1)班将编排《西安事变》课本剧,同学们搜集到以下歌曲:《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创作)、《松花江上》(1936年创作)、《大刀进行曲》(1937年创作)。
(2)假如你是生活在1936年12月西安的爱国文艺青年,要用歌声向张学良的东北军将士宣传抗日,你会选择上述歌曲中的哪一首?请分别从词、曲的角度,说明你选择该歌曲的理由。
(学习分享)
1931--1945年,一首首抗日救亡歌曲在中华大地上广为传唱。
(3)请写出你搜集的一首创作于上述时期的抗日救亡歌曲的名称。(不得重复前面的三首歌曲)
(问题探究)
近年来,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否定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认为南京大屠杀与广岛、长崎核爆炸导致平民伤亡是一回事,日本也是“二战”的“受害者”。
(4)你认为南京大屠杀与广岛、长崎核爆炸导致平民伤亡是一回事吗?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选择题(共22题)

5.
历史上哪两个国家曾对台湾进行殖民统治
A.西班牙、美国
B.荷兰、法国
C.荷兰、日本
D.葡萄牙、日本
6.
国民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都是在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时建立的
B.都有各阶级阶层的广泛参加
C.都是为了实现全民族抗战
D.都是为了抗击外来侵略
7.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国共两党“分则两伤,合则两利”,下列哪些历史事件能证明两党“合则两利”
A.辛亥革命、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北伐战争
C.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D.红军长征、抗日战争
8.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安事变
②七七事变
③华北事变
④一二·九运动
A.③④②①
B.④②①③
C.③④①②
D.①②④③
9.
1933年,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与红军签订反蒋抗日军事协定;1935年12月,北平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呼吁停止内战,共赴国难;1936年8月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7月蒋介石庐山演讲,誓言不惜一切牺牲,抗战到底。上述信息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A.民族危机促使民族意识觉醒
B.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C.国民党内部的分化逐渐加剧
D.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日益坚决
10.
结合“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最能说明的信息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抗战后期中国军队开始局部反攻
C.国共两党为抵御外侮,共赴国难
D.解放军与国民的军队展开主力决战
11.
下列军队称号,出现在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的有
①八路军
②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③新四军
④中国人民解放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
一位网友的《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八百抗日壮士遗骨在海外无人问》一帖,又一次打开了那段尘封的往事。帖子一出,就引起了强烈反响,短短半个月,就引来了百万浏览量,许多网友纷纷声援,希望接英雄遗骸回家。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国民党军队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值得我们后人去纪念
②在此次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伟大胜利
③此次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忱
④此次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处于正面战场,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共同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13.
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减租减息,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减租减息,削弱了封建剥削
③交租交息,照顾地主的利益,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④减租减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
这是一次明确规定***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的大会。这次大会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遵义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八七会议
15.
今年90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这篇习作写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6.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出发点是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C.为全民族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D.基于国民党亲英派对蒋介石积极营救的考虑
17.
下列事件中,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是
A.八一三事变
B.华北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18.
1936年12月13日早晨,南京市民王大妈出门买菜,听到报童叫卖:“特大新闻——张、杨发动兵变,蒋总司令遇险。”“张、杨发动兵变,蒋总司令遇险”的地点是
A.沈阳
B.西安
C.北平
D.上海
19.
“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与巴金先生的这点“感想”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华北事变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淞沪会战
20.
电视剧《中国兄弟连》中有一处情境:一次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此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B.华北事变后的华北地区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地区D.七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
21.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A.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
22.
下列是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其中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事件是(  )
A.八一三事变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一二八事变
23.
据日军《步兵第10团战斗详报》记载,台儿庄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下图台儿庄中国守军的总指挥是
A.李宗仁B.彭德怀C.张学良D.杨虎城
24.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25.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26.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迅速沦陷的主要原因是
A. 日本侵略军大规模进攻
B. 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 抗日义勇军力量弱
D. 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