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地方问题一直都是政治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1和图2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图中可看出它们各采取了什么地方行政理制度?
材料二:宋太祖问:“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
赵普对曰:“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它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2)宋太祖采纳赵普的建议采取了哪些措施?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弥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
(3)结合美国建国初期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的“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是指什么。美国是如何纠正结构上的基本错误的?在政治上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四: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呑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呑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4)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设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香港、台湾问题的由来。
材料一:

(1)图1和图2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图中可看出它们各采取了什么地方行政理制度?
材料二:宋太祖问:“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
赵普对曰:“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它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2)宋太祖采纳赵普的建议采取了哪些措施?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弥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
(3)结合美国建国初期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的“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是指什么。美国是如何纠正结构上的基本错误的?在政治上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四: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呑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呑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4)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设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香港、台湾问题的由来。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周世宗对城市商业采取较为自由的政策,如允许在开封汴河(注:指大运河中段。《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内容之一就是东京汴河上舟楫连樯的景象)两岸建立邸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服务和娱乐行业,令商人、卖艺者及其客人一城市居民成为城市的最重要部分……(1021年时)加上约40万人的军队和官员,全城人口约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
(1)材料一说明宋代城市有了哪些突破性发展?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开封繁荣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致使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该现象又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周世宗对城市商业采取较为自由的政策,如允许在开封汴河(注:指大运河中段。《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内容之一就是东京汴河上舟楫连樯的景象)两岸建立邸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服务和娱乐行业,令商人、卖艺者及其客人一城市居民成为城市的最重要部分……(1021年时)加上约40万人的军队和官员,全城人口约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
(1)材料一说明宋代城市有了哪些突破性发展?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开封繁荣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致使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该现象又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单选题- (共10题)
3.
《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完善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完善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5.
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人’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抚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
B.新文化运动中 |
C.辛亥革命中 |
D.义和团运动中 |
6.
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
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 |
C.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 |
D.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
7.
《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
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 |
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
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
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
8.
一位年轻旅行者在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时说:“小时候,每天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斯大林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倒是最近又换了一种钱,还不太适应。”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位年轻旅行者的原国籍可能是
A.民主德国 |
B.俄罗斯 |
C.南斯拉夫 |
D.联邦德国 |
9.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
B.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 |
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
11.
1603年,以为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
12.
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
C.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
D.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