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
材料二:美国制宪者采纳了英国的代议制度,他们称之为“共和”。在“民主共和主义”的影响下,他们既注重权利的平等,又时刻防止专制权力的出现。前者如民众投票权方面,选民的财产资格得到放宽,小州在参议院中获得了平等的代表权。后者则主要表现在分权和制衡方面,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在联邦政府内实现了三权分立。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体现的是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两国分别建立了哪种类型的资本主义政体?(2分)体现了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中哪些特点或原则?(3分)
(2)根据材料一,《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和议会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其核心内容是什么?(7分)
(3)根据材料二,美国在建立资本主义政体的过程中,制定过什么重要的法律文件?(1分)这个法律文件有何局限?(4分)
材料一: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
材料二:美国制宪者采纳了英国的代议制度,他们称之为“共和”。在“民主共和主义”的影响下,他们既注重权利的平等,又时刻防止专制权力的出现。前者如民众投票权方面,选民的财产资格得到放宽,小州在参议院中获得了平等的代表权。后者则主要表现在分权和制衡方面,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在联邦政府内实现了三权分立。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体现的是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两国分别建立了哪种类型的资本主义政体?(2分)体现了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中哪些特点或原则?(3分)
(2)根据材料一,《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和议会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其核心内容是什么?(7分)
(3)根据材料二,美国在建立资本主义政体的过程中,制定过什么重要的法律文件?(1分)这个法律文件有何局限?(4分)
2.单选题- (共11题)
2.
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阐述道:“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种观念表现在《十二铜表法》中,最为确切的认识是
A.“私法”之外自由民平等 | B.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 |
C.野蛮的习惯法荡然无存 | D.废除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 |
3.
“国政一公之臣民,其君不以为私。其择官治事,亦有阶级、资格,而所用必皆贤能,一与其臣民共之。……臣民一有不惬,即不得安其位。自始设议政院,即分同异二党,使各歇其志意,推究辩驳,以定是非;而秉政者亦于其间迭起以争胜。”这一描述反映了作者对
A.英国宪政制度的赞赏 |
B.美国分权体制的赞赏 |
C.一战前德国政治体制的赞赏 |
D.美国选官制度的赞赏 |
4.
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A.资本主义发展导致政治制度变革 |
B.保留国王但是实现了民主 |
C.议会成为国家政治权利的中心 |
D.各阶层沟通妥协最终实现制度变更 |
5.
“在权力的天平上,任何一项权力都不允许大于另外两项权力,从而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下列法律文件中体现上述原则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 | B.美国1787年宪法 |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D.《德意志帝国宪法》 |
6.
“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统治者之恶。”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
A.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 B.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 |
C.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 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
7.
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年间,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这反映了
A. 专制王朝力量强大
B. 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 民主进程历经艰难
D. 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A. 专制王朝力量强大
B. 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 民主进程历经艰难
D. 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8.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义和团运动 |
B.太平天国运动 |
C.维新变法 |
D.辛亥革命 |
9.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这反映义和团
A.极端排外情结 |
B.盲目排斥洋货 |
C.滥杀无辜百姓 |
D.维护传统社会 |
10.
和约批准后,清帝下罪己诏曰,“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战后签订的这一“和约”
A.最早规定了外国军舰可到长江口岸航行 |
B.首开了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 |
C.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遭到破坏 |
D.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秩序的建立 |
11.
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 |
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发展历程 |
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 |
12.
在中国近代的一份历史档案中这样写道:“海军尽叛,天险已无,何能悉以(北洋)六镇诸军防卫……”。据材料,这最有可能反应的是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
A.太平天国运动 | B.甲午战争 |
C.解放战争 | D.辛亥革命 |
3.选择题- (共8题)
16.—Shall we go traveling?
—I am afraid we can't. _______, we don't have money. Secondly, we're too busy.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