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历史同步小测: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92656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30

1.综合题(共1题)

1.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300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17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及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

某校七年级
(2)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帝国产生了兴趣,并对此进行了探究学习,设计了如下几个板块:
板块一草根英雄,洪武大帝
人物资料: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1)材料中“生于乱世之中”指什么历史背景?“最优秀统帅”何时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板块二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材料一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各地联合发行了《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纪念邮票,如下图:

(2)请指出纪念邮票应该发行于哪一年。
材料二【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突出特点。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我国古代外交的什么传统?
板块三沿海告急,帝国衰落
材料三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钤深处》
(4)材料三中的“但愿海波平”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果如何?材料反映了戚继光的什么精神?

2.选择题(共12题)

2.
几百年来,郑成功一直得到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敬仰,主要是因为(   )
A.他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
B.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
C.泉州台南有许多郑成功史迹
D.郑成功史迹促进了两岸旅游交流
3.
下面图片纪念币中的人物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此人是(   )
A.郑成功
B.张骞
C.郑和
D.戚继光
4.
郑和远航没有到过的地方是(   )
A.地中海沿岸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D.印度洋沿岸
5.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是一位著名的抗倭英雄所写的诗句,这一诗句的作者是(   )
A.卫青B.霍去病
C.戚继光D.郑成功
6.
郑和的足迹最远到达了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
D.大西洋沿岸
7.
某电视台准备拍摄一个纪念郑和下西洋的节目,打算重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
A.印度洋沿岸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D.地中海沿岸
8.
歌曲《奔赴索马里》中唱道:“中华勇士,铁血儿男,无畏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英雄水兵,勇往直前,重任在肩,祖国会看到我凯旋。”歌词中提到中国最负盛名的航海家郑和,郑和七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分布在今天的
①亚洲
②非洲
③欧洲
④美洲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9.
下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铃关的一张照片。铁铃关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关上楼阁的题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明代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此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岳飞抗金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文天祥抗元
10.
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11.
7次昼夜星驰的行程,30多个陌生国度的停泊,9万里波澜壮阔的远航,郑和七下西洋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明朝出现这样的壮举是因为 (  )
A.海上交通发达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D.造船技术高超
12.
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郑和大航海的时代,影片中的中国皇帝应是(  )
A.宋太祖B.元世祖C.明太祖D.明成祖
13.
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