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253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4/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回答问题。
辛亥革命时的《中华民国国歌》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时代精神。其中有这样的歌词:“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葆。”
(1)“旧邦新造”指的是什么?辛亥革命具有怎样的意义?

(2)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谈谈你对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一举措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运用所学知识,阐述香港回归的条件及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2.
政权组织的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①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1)运用所学相关史实,对材料中标示的画横线的两句话分别加以说明。
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在设计一个由人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2)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说明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两项困难的。

(3)上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该组织结构依据哪一历史文献?简要说明该文献的历史地位。
3.
二战结束后半个多世纪,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演变,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也在日益加强。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在面临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1)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时任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谈谈你对尼克松所说“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理解。
(3)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随着国力的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举两例加以说明。

2.单选题(共29题)

4.
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
A.未成文习惯法的废除B.公民法的编纂
C.《十二铜表法》的制定D.《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
5.
伏尔泰说:(英国)“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奠定英国这一政体基础的是(   )
A.议会制度的建立B.《权利法案》的通过
C.内阁权力的扩大D.两党制的发展
6.
13世纪初,英王与贵族签订《大宪章》,该事件对英国政治产生的影响是(   )
A.形成王权受限的传统B.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C.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D.国王丧失了行政权力
7.
1861年美国南部11个州叛乱,林肯总统以战争方式维护统一的宪法依据是(   )
A.联邦法律至上原则B.三权分立原则
C.公民自由权利原则D.人道主义原则
8.
法国宪法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其作用是
A. 阻塞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B. 开始确立法国共和政体
C. 肯定了君主立宪政体
D. 违背了民主共和原则
9.
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
A.《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的颁布B.1791年宪法的颁布
C.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0.
列宁说:“俾斯麦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里的“进步事业”是指
A.政治体制的改革
B.工商业的发展
C.代议制的确立
D.德意志的统一
11.
“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所描述的政体属于(   )
A.英国B.法国C.德意志帝国D.美国
12.
近代一有识之士在谈到某一条约的条款时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该条款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设立使馆界的规定
13.
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B.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C.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D.削弱清朝军队的战斗力
14.
《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其作者是(   )
A.林则徐B.洪秀全C.孙中山D.洪仁玕
15.
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诗中说:“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
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C.天京事变D.天京陷落
16.
规定“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的条约签订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7.
如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红色旅游”纪念邮票,邮票中革命纪念地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产生影响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③④
18.
下列各项属于中共七大内容的是(   )
A.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C.确立了以***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号召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19.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20.
某班学生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为主题制作历史壁报,下图是同学搜集到的一幅图,该图应该出现的栏目是(   )
A.国民革命的展开B.革命根据地建立
C.全民族抗战D.人民解放战争
21.
下图是油画《和平解放北平》,与画面景象出现相关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2.
1945年中共为实现和平民主建国的目标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国共合作B.参加重庆谈判
C.召开人民政协D.进行战略反攻
23.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现
D.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4.
列宁曾经对异常兴奋的工人群众说:“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一直所说一定要进行的那一次工农革命,实现了!”对文中所说的“那一次工农革命”的结果表述正确的是(   )
A.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
B.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专制统治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D.建立了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5.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把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此举表明
A.我国建成了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B.“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我国宪法
C.宪法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提高
D.“依法治国”被确定为政治体制改革重点
26.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针对的关系是(   )
A.中共与各民主党派B.祖国大陆与台湾
C.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自治区D.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
27.
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是(   )
A.平反冤假错案B.基层民主选举
C.基层政权的建立D.基层法规的完备
28.
(题文)“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对待,而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以便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一政策被***形象地概括为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求同存异
29.
最能说明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B.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日邦交正常化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0.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这里的“第三世界”,主要是指(   )
A.资本主义阵营B.社会主义阵营
C.民族独立国家D.亚非拉国家
3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以经济手段扶植和控制西欧的表现是
A.分区占领德国
B.提出杜鲁门主义
C.策动建立北约
D.实施马歇尔计划
32.
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
A.若干政治力量的壮大B.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
C.联合国作用的不断加强D.各国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3.选择题(共3题)

33.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
34.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
35.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9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