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体现了“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实现和最终破裂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于1927年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的史实有哪些?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共是如何推动国共合作的?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取得的最重大的成果是什么?
(4)抗战结束后至新中国成立,国民党两次向中共发出和谈之邀,企图以“假和平”换取部署内战的时间。这两次和谈各是什么?此期间,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哪些战役?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实现和最终破裂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于1927年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的史实有哪些?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共是如何推动国共合作的?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取得的最重大的成果是什么?
(4)抗战结束后至新中国成立,国民党两次向中共发出和谈之邀,企图以“假和平”换取部署内战的时间。这两次和谈各是什么?此期间,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哪些战役?
2.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演说和大多数人决议所能解决……而必须靠铁和血来解决。”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诗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着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
(1)材料一中提到的“当代重大问题”指的是什么?俾斯麦是怎样用“铁和血”来解决的?
(2)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澳门、台湾三地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3)我国政府的“一国两制”方针在对台湾和对港澳的具体政策中有何不同?
(4)当今阻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演说和大多数人决议所能解决……而必须靠铁和血来解决。”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诗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着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
(1)材料一中提到的“当代重大问题”指的是什么?俾斯麦是怎样用“铁和血”来解决的?
(2)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澳门、台湾三地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3)我国政府的“一国两制”方针在对台湾和对港澳的具体政策中有何不同?
(4)当今阻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
2.单选题- (共9题)
5.
《共产党宣言》被美国教育部门指定为美国中学生必读的十五本书目之一。下列关于这部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②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它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④它是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革命的理论
①它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②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它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④它是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革命的理论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7.
“十五”期间,中央政府在西藏投资312亿元,财政补助379亿元,促进了西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了西藏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西藏的进步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这表明,巩固民族团结的核心是
A.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 |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
D.实现各民族权利和地位的平等 |
8.
村民杨明在2000年通过直接选举成为村委员会主任。他能当选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B.《刑事诉讼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
D.《民事诉讼法》 |
11.
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下列各项中,属于美苏冷战具体表现的是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北约的建立
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北约的建立
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③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