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大学区校际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230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提出“正确估计支配人类心灵的对权力的迷恋及滥用权力的癖好”,提出“行使政治权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互相制约,并指定受托人为公众福利的保护人以防止他人侵犯。这种相互制约的必要性早已在古代和现代的实验中显示出来”。
材料二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华盛顿的担忧是什么?为了解决华盛顿所担忧的问题,美国政府的组织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3)根据材料二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中外政治家对各自国家政治制度的构建有何共性?给我们什么启示?
2.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政策包括: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什么?这一构想先后在哪两个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2)中国政府对台湾和香港的基本政策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3)当前严重阻碍和平统一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你认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有哪些有利条件?

2.单选题(共17题)

3.
《十二铜表法》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其表现是
A.是在平民的强烈要求和斗争下颁布的
B.法典给平民好处
C.为成文法,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随意解释习惯法
D.法典中的家庭法给予家长对其家庭成员的绝对权力
4.
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国王在英国
A.无所事事B.“统而不治”C.掌控议会D.领导内阁
5.
“美利坚生来便包罗万象……合众国全境土质不一,气候参差,可说国中有国;因而任何事情,若只定一条法则,都不足以概括全局。”美国1787年宪法中与此种特点相适应的原则是.
A. 联邦制原则
B. 分权制衡原则
C. 民主原则
D. 中央集权原则
6.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请根据下列内容推断出该宪法的名称
①它以保护私有财产为神圣职责
②它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③它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7.
西方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西方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
针对列强发动的某次对外战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先生愤怒地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文中的“两个强盗”和“夏宫”是指(   )
A.英、法颐和园B.葡、西颐和园
C.英、法圆明园D.俄、日紫禁城
9.
某班一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史料。小组长列出了主要研究的大事,这一罗列引起了争议,请帮他选择正确的事件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国民大革命运动 ③中共的诞生 ④维新变法 ⑤五四运动 ⑥辛亥革命
A.①②③B.①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⑤
10.
近代史上,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标志着我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
日本企业家大岛川一在重庆开了一家铁厂,你认为这件事最早会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2.
以下两幅图片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场景,他们反映了一个共同的历史教训是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要以夺取大城市为中心任务
C.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D.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13.
长征途中,有一次重要的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这次会议是
A.洛川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八七会议
14.
美国新闻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1936年访问某一地区,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英,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和抗日胜利的曙光。这一地区指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左右江根据地
C.陕甘宁根据地
D.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5.
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东北的沦陷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B.“双十二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16.
新中国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中,最重要的是
A.多党合作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
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
A.英葡国家力量的削弱
B.综合国力的提高
C.澳门回归祖国
D.香港回归祖国
18.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护
19.
周恩来在评价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某项外交活动时说:“这一突破,使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往来了。”这一外交活动是指
A.1972年中日建交
B.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C.1971年,基辛格访华
D.《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3.选择题(共1题)

20.如图所示为皮带传送装置,甲为主动轮,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P、Q分别为两轮边缘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