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上半期,随着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一些区域性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由于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都发生在欧洲,欧洲国家的生产力率先突飞猛进,因此最初的全球性大国全部来自欧洲。这种强势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上半期。
材料二 美国历经两次世界大战,获得了 大量战争福利。在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按照自己的意志重建世界经济。但是随着冷战的兴起和东西方的分裂,美国开始重新界定其全球责任,美国的责任变为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区域性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的“全球责任”定位有何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 19 世纪上半期,随着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一些区域性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由于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都发生在欧洲,欧洲国家的生产力率先突飞猛进,因此最初的全球性大国全部来自欧洲。这种强势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上半期。
材料二 美国历经两次世界大战,获得了 大量战争福利。在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按照自己的意志重建世界经济。但是随着冷战的兴起和东西方的分裂,美国开始重新界定其全球责任,美国的责任变为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区域性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的“全球责任”定位有何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选择题- (共6题)
4.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 B.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
C.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 | D.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
5.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进犯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115师开赴抗日前线,取得了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这说明了( )
A.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战 |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C.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 D.日本武力侵华的行动被制止 |
6.
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最的担忧。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
A.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 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
C.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 |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