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2题)
1.
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
A.重视证据 |
B.公平公正 |
C.契约至上 |
D.注重程序 |
2.
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
A.皇权是国家最高权力 |
B.资产阶级没有任何民主权利 |
C.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 |
D.统治者用铁血政策来维护国家统治 |
4.
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用“君权神授”学说为他的专制统治服务,这一学说的内容不包括:( )
A.国王是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国王只对上帝负责 |
B.人民对国王要绝对服从,臣民对国王所做的事情不能有任何的质疑 |
C.国王为了维护手中的权力可以不择手段 |
D.国王滥用权力的时候人民只能祈求上帝来引导国王走上正路 |
5.
“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这份文件是
A.《权利法案》 | B.1787年宪法 | C.《人权宣言》 | D.《拿破仑法典》 |
6.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
B.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
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
7.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商人颠地手指中国一个精美的彩色瓷瓶嚣张地说:这就是清朝的形象,丰满、浑圆、骄傲、瞧不起世界的一切,它满身自以为是,但只要轻轻一碰它就会粉身碎骨。从中可以看出清朝粉身碎骨结局实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A.封建经济落后 |
B.封建主义腐朽 |
C.综合国力衰弱 |
D.军事技术落后 |
8.
从文明进步和近代化这一角度分析,下列不属于《资政新篇》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共同点的是
①政治上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经济上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③文化教育上都提倡设立新式学堂
④社会生活方面都提倡“自由”、“平等”
①政治上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经济上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③文化教育上都提倡设立新式学堂
④社会生活方面都提倡“自由”、“平等”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9.
有人说:洪仁玕是个具有强烈两面性的政治角色,或者说,整个太平天国历史上,恐怕还没有第二个人如他一般,先进性和落后性如此戏剧性地集于一身。这里的“先进性”主要是指他
A.创建了太平天国 |
B.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C.为太平天国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
D.领导太平天国后期的反清斗争 |
11.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当时清政府财政因巨大的赔款陷入严重的困境,遂命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主持设厂;颁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发生于( )
A.鸦片战争前后 | B.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C.19世纪末 | D.《辛丑条约》签订后 |
12.
20世纪初,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某外国公使说:“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敝国人作对。自从现任接手之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放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这段谈话的背景最可能是
A.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后 |
B.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 |
C.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 |
D.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 |
15.
据统计:1998年以来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和城市已进行了6次以上的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85%的农村建立了实施民主决策的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90%以上的农村建立了保障民主监督的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组织。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基层民主进一步加强和扩大 | B.体现了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 |
C.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的建设 | D.创造性地发展了村民选举制度 |
16.
1978年邓小平访日时阐明了三个目的:一是互换和平友好条约的批准文件,二是向几十年来致力于改善中日关系的日本友人表达中方的感谢,三是像徐福一样来寻找“仙草”。下列选项不能表达邓小平意图的是()
A.暗喻中日友好历史悠久 | B.夯实中日友好基础 |
C.“仙草”暗指现代化秘密 | D.实现中日邦交关系 |
17.
下列关于1971年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表述不确切的是
A.挫败了美国制造的“一中一台”的阴谋 |
B.打破了超级大国把持和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
C.增强了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
D.中国成为联合国的新成员 |
18.
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A.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 |
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
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
D.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
19.
德国教授施奈德说苏联解体是由于美国“插手”;美国前国务卿贝克认为苏联演变是“遏制起了作用”;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则明确说,苏联发生的事情是“我们的价值观念的道义力量的胜利”。这些材料旨在说明苏联解体 ( )
A.是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 |
B.是美国直接进行干预的结果 |
C.其根源是与美国的争霸 |
D.是美国对苏联进行封锁包围的结果 |
20.
1945年,美国国务院呈交总统专用秘密情报说:“自从雅尔塔会议以来,差不多在我国关系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问题,苏联政府都采取了强硬的、毫不妥协的立场。”这实质上说明
A.美苏“冷战”已经开始 |
B.美苏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
C.美苏同盟结束 |
D.苏联比美国强大 |
21.
有人认为,苏联的解体造成了单极世界的骄狂自大、无法无天这样一种很不正常的局面。在他看来,苏联的解体
A.导致了国际间力量对比的失衡 |
B.造成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 |
C.为美国实现世界霸权奠定基础 |
D.阻碍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
2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湖广总督等针对汉口、镇江一线“内地奸商依托洋商,任意私售私卖”现象,与列强力争,最终促成汉口、九江、镇江开埠设关。这表明( )
A.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
B.中国处理与列强外交关系的成熟 |
C.中国重视自身利益诉求 |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2.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