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历史(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1991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2/7/10

1.综合题(共1题)

1.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哪些成果?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2.选择题(共32题)

2.
201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相声节目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和《西游记》内容都穿插其中。上述古典文学名著成书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3.
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正常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材料表明林则徐
①支持正常贸易   ②反对鸦片走私    ③反对开放口岸 ④维护民族利益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挽救中华民族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推翻清朝政府D.建立民主共和国
5.
曹汝霖在回忆录中写到:“一天,吴总监来电——天安门外有学生千余人,手执白旗,标语为‘和会失败’,攻击曹总长诸位,请诸位暂留公府。”这段文字讲述的是
A.公车上书B.百日维新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6.

《荀子》记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 (     )

7.
***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谈论的是
A.井冈山会师B.西安事变C.百团大战D.重庆谈判
8.

新生入学时,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甲说:“我姓张”,乙说:“我姓李”,丙却调皮地说:“我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同姓”,这一下难倒了许多人。那么,你能告诉大家丙同学姓什么吗? (    )

9.

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

10.

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

11.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B.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12.

著名学者余秋雨妙笔生花,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此项“了不起的工程”是  (      )

13.
中国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1979—1984年间的4.9%。粮食生产年增长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杂交水稻技术的不断提高
④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4.
握手是一种礼节,国家领导人之间的握手更是寓意深刻。对下列这组“握手”照片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最早与新中国建交B.中美之间隔阂开始消除
C.中美对国际问题看法一致D.中美重视两国关系发展
15.

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最终成就霸业,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

16.

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最终成就霸业,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

17.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下列图片中的建筑与三大宗教有关的是

①希腊帕特农神庙  ②巴黎圣母院   ③洛阳白马寺   ④麦加大清真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8.

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了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19.

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了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20.
一百年前,“泰坦尼克”号首航从欧洲出发,穿越大西洋,计划到美洲。最早开辟这条航路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
21.

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

22.
法国国旗上的蓝、白、红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当时资产阶级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此文件是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3.
如图,下面是一组关于“三角贸易”的图片。图片反映了
A.欧洲对劳动力的需求B.三角贸易的全过程
C.非洲人口过剩的状况D.三角贸易的血腥性
24.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国家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津冀山水相依、地缘相亲,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但该地区产业布局分散,公共资源落差大,政府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协同度不够高,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制约了区域发展。为此,国家提出了加强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以适应新时代集群发展的要求。

材料二: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应该做到“有同有别”、“有舍有得”、“由易到难”。所谓“有同有别”是指在区域通盘规划下,明确京津冀三地目标和侧重点。所谓“有舍有得”,是指在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利益减损,做好眼前的“舍”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得”。所谓“由易到难”是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三地协调,可以先易后难。把最容易调整协同的内容作为突破口,由携手到协助再协同,有条不紊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各项问题的解决。

25.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从此,获得“解放”的农奴
A.只能从事农业生产B.可接受免费义务教育
C.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D.可免费获得一块份地
26.

纸的出现是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下列人物中与纸的发明、改进直接相关的是(    )

27.
有人说: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被苹果“砸醒”后,牛顿发现了
A.地圆说B.万有引力定律C.相对论D.生物进化论
28.

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     )

29.
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实施了一系列克服经济危机的措施,史称“罗斯福新政”。下面有关新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
C.经济得以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D.根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30.

近年来的地震海啸,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在探究自然和预防自然灾害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究,在这方面成就最大的是:(    )

31.

近年来的地震海啸,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在探究自然和预防自然灾害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究,在这方面成就最大的是:(    )

32.
1944年6月,盟军官兵在英国南部海岸集结,等待执行一项两栖作战任务。他们将要参加的是
A.诺曼底登陆战役B.莫斯科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D.柏林战役
33.

《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人物在《史记》中应该没有记载的是 (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3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