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北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187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3/2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历史图表、图片蕴含了丰富的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81版改变了53版以来6位数的护照累计号码,升至7位数号码
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到2005年达到年均签发400万本,80%是因私护照
 
(1)请就新中国护照的文字、性质、使用范围、号码、技术等方面的变化,提取两项信息,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突破性成就三例。

2.单选题(共18题)

2.
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D.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3.
在罗马法的司法实践中,针对“一辆在前行的车,几个车夫帮着推之,撞上尾随其后的另一辆车,后面的车后滑并碾过一名年轻人”这一案件应该由谁承担责任的问题,出现了下列司法解释。据此可知,罗马法
A.程序繁琐,缺乏灵活变通
B.偏重技术,忽视法律观念指导
C.注重传统,保留落后野蛮习俗
D.权责一致,司法规则较为完善
4.
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一件事己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习惯开创的先例是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国王任命首相领导内阁
C.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
D.内阁所有成员对国王负责
5.
“历史告诉我们,在所有年代,在所有形式的政府下,统治者大都是一样的,他们敢多坏就有多坏,堕落的空虚,愚昧的诅咒就像麻风病一样附着在他们身上。”鉴于此,美国人采取的有力措施是
A.实行联邦制政体
B.确立分权制衡原则
C.保持两党制原则
D.坚持人民主权原则
6.
“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化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在朝鲜战胜中国、确立了自己的优势,接着又完全吞并了这个国家。”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朝鲜战争
7.
下表是中国近代参加某一不平等条约签订的部分代表名单。该条约签订后
A.列强侵华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8.
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9.
2015年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多少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年,对应正确的是
A.130周年 80周年B.120周年 70周年
C.110周年 60周年D.100周年 50周年
10.
南京某大礼堂,门外有“和平永奠”的牌楼,又有胜利屏一幅,上缀大红“V”字。门内正面悬挂中美英苏四国的大幅国旗。这一场场景出现在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B.日本无条件投降后
C.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时D.渡江战役胜利后
11.
下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2.
表一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表一
目录
二十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二十三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三十
 
三十二
全面内战爆发以后
四十
筹建新中国
 
A.五四大潮的洗礼B.长征
C.上井冈山D.重庆谈判
13.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列宁的卓越指挥B.布尔什维克党正确的领导
C.临时政府的卖国D.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14.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 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 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 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15.
下表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获悉
A.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
C.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D.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
16.
下表是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情况表(部分)
年份
支持中国的票数
追随美国的票数
弃权票数
1965
47
47
20
1966
46
56
17
1967
45
58
16
1968
44
57
23
 
表中支持中国的票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B.美国操纵联大,拒不接纳中国
C.中国国内政策变动对中国形象的影响
D.不结盟运动尚未兴起,中国缺乏第三世界支持
17.
法国总统戴高乐突破美国的阻绕与中国建交是在
A.1949年B.1955年
C.1964年D.1972年
18.
两极格局结束后,导致世界形势动荡不安的根本原因是
A.霸权主义B.恐怖主义
C.领土争端D.宗教冲突
19.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 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 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