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1题)
1.
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
C.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
D.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
2.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全国总人口为59873305人,而山西人口已达到4103450人。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便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明政府在移民同时,给予外迁之人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和照顾,这无疑让外迁的山西人更快地投人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从这段话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A.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 |
B.明朝政府从山西移民的原因 |
C.政府的优惠政策调动移民积极性 |
D.山西移民对迁入地经济作出贡献 |
3.
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反对封建制度的黑暗 | B.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 D.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
4.
山西现有红色遗址600多处,见证了革命战争年代不同时期发生在我省的重大历史事件。下图是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去参观太原解放纪念馆时拍摄的照片及批注说明。据此判断,与太原解放的背景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百团大战,主动出击 |
B.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 |
C.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5.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 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 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
6.
1984年刚上任青岛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 )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
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
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
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
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
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
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
小丽同学查阅建国以来我国军队建设的相关资料后,制作了下面的大事年表。据此,她对军队建设所起的作用得出了如下结论,其中理解有误的是


A.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的能力 |
B.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维护国家统一铸起钢铁长城 |
C.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 |
D.具有现代科技知识的军事指挥人才队伍正逐渐形成 |
8.
它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受权利,而妇孺、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文中的“它”指的是( )
A.雅典的民主政治 | B.拜占庭的《查士丁尼法典》 |
C.斯巴达的贵族政治 | D.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
9.
阅读下面《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蒸汽机的作用是( )

①用机械力取代了自然力,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②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③为汽船、火车的发明提供了动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④确立起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格局 ⑤出现了机器大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①用机械力取代了自然力,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②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③为汽船、火车的发明提供了动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④确立起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格局 ⑤出现了机器大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⑤ |
C.①③⑤ | D.①②④⑤ |
10.
近现代以来,美日关系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变化过程。对如下图两幅图片所反映的美日关系,解读正确的是:


A.日本遭受美国侵略后,学习西方进行改革 |
B.日本为打破华盛顿体系,偷袭美国珍珠港 |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迅速崛起 |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加紧对日本进行技术输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