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170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之后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19世纪末,德国社会民主党人伯恩斯坦说,社会主义可以是工人理想主义努力争取的一个目标,一个权利意识的要求,一个文化要求,但绝不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必然性。正因为社会主义只是一个目标,运动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是通过民主和政治改革的方法对资产阶级社会制度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资本主义“长入”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
——伯恩施坦《机会主义》
材料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发展起来。
(1)依据材料一,指出该文献出现的历史背景,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核心内容。
(2)依据材料二,归纳文中思想的主要论点。
(3)依据材料三,指出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在实践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法国、俄国和中国各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以俄中为例,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两国革命所选择的不同的革命道路。
(4)我们应该从马克思、恩格斯身上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

2.单选题(共23题)

2.
成文法的意义在于按律判决,任何人不得随意解释法律。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A. 《王位继承法》
B. 《十二铜表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
3.
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最正确的是
A.体现法律至上原则
B.执政官权力至高无上
C.执政官行使立法权
D.表面法治,实质人治
4.
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分别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三国宪法的相同点主要有
①政权组织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都是成熟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③议会都是两院制
④都促进了本国社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5.
比较下列两图,两种制度的最本质区别在于
A.左图反映了中国的民主,右图反映了美国的民主
B.左图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民主,右图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
C.左图的官员都是任命的,右图的官员都是民选的
D.左图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右图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6.
1688年光荣革命以来,英国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其关键在于对国家权力分配问题的解决。这里的“关键”指的是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光荣革命排除暴力
C.国王掌握国家权力
D.阶级利益得到调和
7.
某条约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此外,只要缴交所订进口税,便可将机械装运进口。”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
有观点称“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假如你认为该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太平天国运动
A.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担负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
9.
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 中华民族的奋起
B. 西方列强的入侵
C. 晚清政府的改革
D. 近代的民主革命
10.
“红色旅游”是指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下列各项主题中,符合“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的是
A.开天辟地,中共创立
B.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C.战略转移,万里长征
D.战略反攻,挺进中原
11.
为纪念巴黎公社,某校举办主题为“1871,起义之都巴黎”的展览。观看展览后,同学们就巴黎公社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心得交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巴黎公社革命具有偶然性
B.巴黎公社革命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历史潮流的背景下发生的
C.巴黎公社革命后建立的政权是无产阶级政权
D.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12.
“专制、愚昧、黑暗、落后……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
D.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13.
1998年弗·拉扎尔夫人曾慨叹:“它”在150年前曾经是使整个世界沸腾起来的“碳”,而150年以后的今天,它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这里所说的“它”指的是
A.《权利法案》颁布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D.俄国二月革命发生
14.
有人说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15.
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那么后一个天安门是指
A.开国大典
B.1949年政协会议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16.
下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C. 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D. 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17.
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与建国初期相比,突出的发展体现在
A.实行政治协商制度
B.确立根本政治制度
C.发展民族区域自治
D.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18.
“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实施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文字出现在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反映了美国
A.强调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
B.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C.仍然阻止中国回到联合国
D.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19.
下列两张新中国建国初期发行的邮票反映出当时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D.“求同存异”
20.
“这一原则让中国同‘冷战’中的美苏保持了距离;这一原则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大、最成功的价值理念的输出;这一原则写进了1954年宪法”。“这一原则”是指()
A.不结盟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睦邻友好原则D.“一国两制”原则
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推动各种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国开展这些外交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
A.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B.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为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环境
D.挑战美苏两极格局
22.
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下列各项中,属于美苏冷战具体表现的是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北约的建立
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
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在某些国际事务中向美国说“不”。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 美苏两极格局即将解体
B. 日本受到不结盟运动影响
C. 日本经济发展实力增强
D. 中日之间实现邦交正常化
24.
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下列因素对这一趋势有重要影响的是
①美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②中国的崛起和不断强大
③欧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④俄罗斯逐渐走出了低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选择题(共4题)

25.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是(  )

26.

在﹣(﹣8),(﹣1)2007,﹣32,﹣|﹣1|,﹣|0|,﹣225π3,﹣2.131131113…中,负有理数共有(  )

27.

在﹣(﹣8),(﹣1)2007,﹣32,﹣|﹣1|,﹣|0|,﹣225π3,﹣2.131131113…中,负有理数共有(  )

28.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辨析词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