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9167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5/12/1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原创)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在四川建立统治地位后,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耕地面积迅速扩大,粮食大幅度增产,经济作物产量增加,井盐、制茶、陶瓷业皆有发展,商品经济逐渐活跃。重庆地处川江(长江宜宾到宜昌段)枢纽,川江主要支流嘉陵江、沱江、岷江流域都是粮、棉、糖、盐产区,汇流而下,集中重庆再转运汉口。到乾隆初年,重庆已是“商贾云集,百物萃聚”。
——摘编自《近代重庆城市史》
材料二重庆城市的近代化过程,是从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开始的。《烟台条约》有关川江门户宜昌开为商埠,重庆府可由英国派驻寓官查看川省英商事宜的规定,实现了英国开放重庆的第一步。1890年,中英《烟台续增专条》正式规定了“重庆即准作通商口岸。”经过一段时间准备,1891年3月,重庆正式开埠,向世界市场开放了。洋领事、洋行、挂洋旗的木船和乘风破浪的轮船越来越多,洋货输入量越来越大,作为工业原料的土特产品输出也越来越多。
——摘编自《近代重庆城市史》
材料三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紧急状态下不得不动员沿海及沿江的工厂大批内迁。据统计,抗日战争中沿海及沿江地区大约有1000万人先后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其中有700万人迁移到四川,有100万人以上人员迁移到重庆及其附近沿江地区。有400多家工厂迁渝,加上为适应战时需要新建的一批工厂,使重庆全市工矿企业增至1690家,占当时“国统区”工厂总数的1/3,形成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最重要、最集中的重庆工业区。
——摘编自《近代重庆城市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重庆城市发展的有利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晚清时期重庆迈向近代化的历程。(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工业发展的历史作用。(6分)
2.
铁路是近现代文明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0 年投入运营的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使越来越多人了解蒸汽动力的巨大优势,铁路不再被认为是一种怪物,乘坐铁路逐渐成为一种享受,当时有人写道:“如此快的速度,使得教授和艺术家们周一还在利物浦做演讲,周二就到了曼彻斯特。”在铁路最初发展的几十年里,英国政府秉承了一贯自由放任的原则,并未对铁路加以干涉,然而随着1836 —1837 年的铁路疯狂建设,开始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国内铁路线分布严重不均,并且存在着安全隐患,铁路仅仅成为富人出行的工具……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西摩尔条例、格莱斯顿补充条例,这两项条例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英国铁路健康有序的发展。
—— 刘佳《19 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铁路的发展》
材料二 
文学作品
历史文献
图像资料
滇越铁路这条大动脉,不断地注射着法国血、英国血……把这原是村姑娘面孔的山国都市(昆明),出落成一个标致的摩登小姐了。(据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1931年)
铁道改变了沿线的面貌,个旧成为“锡都”。到1922年,昆明开办现代工厂55一家,均通过滇越铁路引进机器设备。云南猛然间变成了我国工业文明的前沿。(据张长利《滇越铁路》)

为保卫滇越铁路中国段支线等的安全以及运输国际援华物资,美国空军志愿大队(飞虎队)1941年12月起来华正式作战,图为飞虎队员携带的条幅,上有“洋人来华助战,军民一体救护”等字样。
 
(注:滇越铁路1910年正式通车,是法国殖民者占领越南后修建的,连接越南海防和云南昆明。)
材料三从1955年起,京广铁路开始修建复线,至1988年,全线宣告完成全部复线的建设。经过多次提速后,自北京至广州的客车,旅行时间已由过去的90多小时缩短到21小时,武汉到广州的时间也缩短到11个小时左右。……2005年6月,京广高速铁路武广段开始建设,于2009年11月全线建成,建设工期用了4年半,设计时速350公里,武汉到广州的全程最短运行时间3小时。到2012年,待京广高速铁路北京-武汉段全线建成后,北京至广州全程运行时间将缩短至8小时。
——《楚天金报·三条粤汉铁路见证巨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铁路建设的发展趋势。(6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一时期铁路建设的政治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指出滇越铁路的历史作用,(6分)并从革命史观的角度分析滇越铁路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80年代以来京广铁路发展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6分)

2.单选题(共5题)

3.
某学者评价古罗马某部法律时指出,“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据此推断这部法律(    )
①应为《十二铜表法》 ②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③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④标志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4.
唐代在两京及州县以上地方置“市”,设“市令”“丞”,到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镇市置“税务”来管理市场。上述变化反映出宋代政府
A.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B.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C.摒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D.通过征税来直接监管市场
5.
下表是1860—1900年世界主要工业国工业产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简表,对此表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英国
19.9
22.9
18.5
法国
7.9
7.8
6.8
德国
4.9
8.5
13.2
美国
7.2
14.7
23.6
 
①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②美国和德国迅速崛起并赶超英国 
③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了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
如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 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D. 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7.
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及发表的文章。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报刊
文章
《农村工作通讯》
《分田单干必须纠正》
《湖南日报》
《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湖北日报》
《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
《大众日报》
《不容开历史倒车》
 
A.改革开放还没有真正开始
B.改革必须坚持阶级斗争
C.媒体对改革缺乏责任意识
D.民众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