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历史分野(重大变化)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
——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三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建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创造的“全新政体”是什么?这种政体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
材料一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历史分野(重大变化)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
——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三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建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创造的“全新政体”是什么?这种政体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
2.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源。此后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如御史的监察、丞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忽必烈曾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这些制度虽有一时一地之效,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慑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材料二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权力监督采取过的举措。(4分)分析这些举措不能保持持久威慑力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用什么原则实现了“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2分)解决了当时美国哪些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6分)
材料一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源。此后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如御史的监察、丞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忽必烈曾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这些制度虽有一时一地之效,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慑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材料二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权力监督采取过的举措。(4分)分析这些举措不能保持持久威慑力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用什么原则实现了“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2分)解决了当时美国哪些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6分)
3.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事纪
材料二 ……英九在此重申,我们今后将继续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并秉持四月十二日在博鳌论坛中提出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寻求共同利益的平衡点…… -----2008年马英九就职演说
……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拥有共同的血缘、历史与文化,也都同样尊崇国父孙中山先生。我们不能忘记国父“天下为公”的理念,以及自由、民主、均富的建国理想……
-----2012年马英九就职演说
(1)根据材料一大事纪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中国人民最终能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有哪些?(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先生“建国理想”的实践成果。(2分)分析有利于当今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6分)
材料一 大事纪
1931年9月18日 |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 |
1936年12月9日 | 一二九学生运动 |
1937年8月13日 | 八一三事变后淞沪会战开始 |
1937年9月22日 |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
1943年11月 | 开罗会议召开 |
1945年7月 | 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
1944年春 | 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
1945年8月8日 | ***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 |
1945年8月15日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
材料二 ……英九在此重申,我们今后将继续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并秉持四月十二日在博鳌论坛中提出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寻求共同利益的平衡点…… -----2008年马英九就职演说
……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拥有共同的血缘、历史与文化,也都同样尊崇国父孙中山先生。我们不能忘记国父“天下为公”的理念,以及自由、民主、均富的建国理想……
-----2012年马英九就职演说
(1)根据材料一大事纪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中国人民最终能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有哪些?(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先生“建国理想”的实践成果。(2分)分析有利于当今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6分)
2.单选题- (共13题)
4.
《十二铜表法》规定:“立法者不得为个人利益立法,贪官污吏应受到惩罚,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被处死刑”。上述规定( )
A.适用于罗马帝国的各族人民 | B.解决了家庭财产纠纷 |
C.掺杂了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 D.体现了平等的思想 |
6.
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封建主义和军事专制相结合的国家 |
B.德意志帝国是封建专制的国家 |
C.德意志帝国是带有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
D.德意志帝国的议会权力很大 |
7.
2014年9月18日,苏格兰就是否脱离英国而独立举行公投,联合王国面临分裂危机,为此,有些英国国会议员建议女王应该介入,而白金汉宫却罕见地发表公开声明,女王在公投上将保持中立。英国女王“保持中立”是因为( )
A.英王只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 |
B.英王不关心政治 |
C.独立公投是苏格兰内部事务 |
D.联合王国的分裂已成定局 |
9.
下面是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的影响,如要对其进一步补充,最恰当的是( )


A.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
B.刺激了西方列强对华的更大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C.打开了我国东南沿海门户,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 |
D.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便于侵略者对华经济掠夺 |
10.
***说:“中国革命不能不做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下列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二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之一是建立民主共和国 |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
C.遵义会议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D.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
11.
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影响这一曲折历程的原因有( )
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②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③国际形势的影响 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②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③国际形势的影响 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2.
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二是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三是反人道罪,即在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日本在1931~1945年期间犯下的“反人道罪”是
A.建立伪满洲国 |
B.制造卢沟桥事变 |
C.推行奴化教育 |
D.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
13.
1957年周恩来在《关于我国的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中讲到:“(中国历史上)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时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是1954年宪法的规定 |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现实决定的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14.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这些原则”是指()
A.独立自主的原则 | B.求同存异的原则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不结盟的原则 |
15.
“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此可知,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 |
B.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D.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