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146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3/1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古往今来,民主建设一直都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一、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民主政治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相比,有何创新之处?
(2)结合图二信息和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是如何实现对权力进行制约的。

2.单选题(共12题)

2.
“扩张使罗马开始实现对海洋的统治并打开了地中海帝国的大门,这种扩张自然而然地把国际贸易提到罗马人经济生活和法律生活的首要层面上来……商业繁荣自然而然地导致形成一系列体现着商品经济现实的法律关系。”材料中“体现着商品经济现实的法律关系”应该是
A.习惯法
B.成文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3.
钱乘旦在《走向现代国家之路》一文中指出,“从血统上说,王位的新主人是詹姆士的女儿和女婿,这样就保留了斯图亚特的族谱,但王位的内容却因此起了变化。”对“王位的内容”变化说法欠妥的是()
A. 专制王权→民主共和 B. 个人专制→宪政体制
C. 王在法上→王在法下 D. 国王至上→议会至上
4.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原则是
A.共和制
B.联邦制
C.民主制
D.权力制衡
5.
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6.
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图片,老师要求用一个主题概括这两个事件的教训。你认为最突出的应该是( )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B.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C.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7.
1872年,马克思提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些国家
A.工人阶级力量比较强
B.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C.代议制政治比较完善
D.工业革命进展迅猛
8.
早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就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这次“政变”的斗争目的是
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9.
《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中写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对材料中“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A.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B.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C.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10.
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戏称为“围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2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有人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下列各项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高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B.认为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就是网上交流
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D.没有看到这种现象的实质是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11.
“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亲疏、好恶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通过妥协寻求一致利益
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12.
“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打破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1948年,英、法等16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在这种合作的气氛下,1950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支付同盟。”这说明马歇尔计划(  )
A.促进了关贸总协定的成立
B.对战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C.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D.加快了欧洲的复兴
13.
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B.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C.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