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福建福州屏东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9142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4/1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思想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对“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原文节选)
甲中国旧思想
乙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旧思想”与“欧洲新思想”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做此比较的意图何在?
(2)为实现材料三中所说的“学术觉悟、政治觉悟、伦理觉悟”,近代有哪些先进的中国人做了什么努力?并概括中国近代思想演变的特点。
2.
意大利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个喧闹的城市社会,以繁荣的工业和西欧与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兰帝国之间利润丰厚的贸易为基础。意大利是这一贸易的中间人,并由此繁荣起来……这些(意大利的)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它们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作家的赞助人。它们的需求、兴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复兴。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按某些方面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除雷奥纳都及其他几个人而外,都不尊重科学——尊重科学那是十七世纪以来大多数重要革新人物的特色……不过他们用古代人的威信替代教会的威信。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教会的态度,很难简单刻画。文艺复兴不是民众运动,是少数学著和艺木家的运动,还受到一些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们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的多。历史学家贵查第尼在1529年写道:“再没有谁比我更憎恶祭司的野心、贪婪和放荡了,……尽管如此,我在己任教皇教廷中的位置,迫使我只得为了切身利益希求他们伟夫。但是,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缘故,我早已象爱自己一样爱马丁•路德了。”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四为什么一百三十年之后,创造美的源泉就枯竭了呢?因为,一个意大利人和一个德国人把这一孔泉眼给堵上了。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而葡萄牙人则发现了去印度的航线。…从此,尼德兰取代意大利,成为东西贸易的必经之路。1517年,马丁•路德……点燃了宗教改革的烽火,并最终导致教会的分裂。……对于意大利来说,教会分裂意味着财源的枯竭。
——(德)迪特里希•施万尼茨《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
(1)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意大利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对于科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人的威信”指什么?其“替代教会的威信”有何作用?
(3)据材料三,分析造成“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教会的态度,很难简单刻画”的原因及文艺复兴的局限性。
(4)据材料四,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衰落的原因。
3.
民主启蒙思想是人类思想文化中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必有私,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德业儒臣后论》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主张产生的原因。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的目的有何共同之处?
⑶根据材料三,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明清启蒙思想“先天不足”的原因。

2.单选题(共10题)

4.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认为,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那些品性。此观点
A.体现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念B.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潮流
C.是外邦人与罗马公民斗争的产物D.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5.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院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主要违背了下列选项中的哪一学说?(  )
A.三权分立说B.自然权利说
C.社会契约说D.人民主权说
6.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段话表明孙中山强调的革命纲领中心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
***思想形成的标志是(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
B.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
D.中共七大确立***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8.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说:“此时期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此时期是(  )
A.明末清初B.19世纪60—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初
9.
15世纪的欧洲,父母给孩子们起名字,不是取自圣经中的人物和基督教的圣哲,而是取不信基督教的名人,如凯撒、荷马、梭伦、黛安娜、茱莉亚等等,这一做法在当时蔚然成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文主义思潮的复兴,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B.宗教改革,使人们从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C.15、16世纪的欧洲人们逐步放弃信仰基督教
D.启蒙运动的兴起,欧洲各国逐步摆脱天主教会的统治
10.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
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说
C.人民主权说
D.社会契约论
11.
从唐代遗存下来的雕版印刷品实物中,可考的专门刻家就有“成都府樊赏家”“龙池坊卞家”“西川过家”“京中李家”等多家。这实际上反映了唐代
A.民间活字印刷业成为印刷主导
B.民间雕版印刷业的发展
C.政府鼓励民营手工印书业发展
D.官营雕版印刷业的发达
12.
“他呼吁世俗权力,要求国家驾驭宗教;他谴责教士不同于俗人是欺人之谈;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他的主张
A.完全否定了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主张
B.逐渐破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
C.极大阻碍时人获得灵魂救赎的自主权
D.深刻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
13.
胡适曾说“(进化论的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在此,他表达的核心内容是(  )
A.尊孔复古逆流泛滥B.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C.民主思想得以传播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