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根据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整理,能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中日甲午战争的起讫时间。根据材料线索,举一例与甲午战争相关的民众自发抗争事件及其两位领导人。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贯穿的两条主线,并指出其所体现的核心主题。

(1)指出中日甲午战争的起讫时间。根据材料线索,举一例与甲午战争相关的民众自发抗争事件及其两位领导人。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贯穿的两条主线,并指出其所体现的核心主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中国出国留学情况一览表
材料 现代中国出国留学情况一览表
时期 | 目的地(国家和地区) | 留学人数 | 费用来源 |
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前 | 苏联、东欧等29个国家和地区 | 约10000余人 | 公费为主 |
“文化大革命”时期 | 49个国家和地区 | 约1600余人 | 公费为主 |
改革开放以来 | 103个国家和地区 | 约300多万人 | 自费为主 |
——据《略论近现代中国留学史的分期和中国留学生的时代使命》
表格能够反映现代中国留学变化的多个特点。指出其中一个特点并说明其历史原因。2.单选题- (共15题)
3.
《世界文明史》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 B.为维系帝国统治,颁布万民法 |
C.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法律不断制定 | D.帝国建立,开始以法治国 |
4.
(题文)确立于公元前286年的古罗马的《阿奎利亚法》第一章中明确规定:“凡不法杀害他人的男奴隶或他人的女奴隶或他人之四足牲畜者,须以被害物当年的最高价值向所有主以金钱赔偿。”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古罗马
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
B.只有贵族的利益得到保护 |
C.公民已经具有物权意识 |
D.奴隶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
6.
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对材料中“光荣革命”意义理解错误的是
A. 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权威
B. 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体
C. 开辟了和平与渐进的政治变革道路
D. 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A. 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权威
B. 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体
C. 开辟了和平与渐进的政治变革道路
D. 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7.
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
C.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
D.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8.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废除买卖婚姻。太平天国曾提倡“一夫一妇”制。但是,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人仍沿袭历代帝王的妃嫔制。这说明太平天国
A.政治主张具有矛盾性 |
B.坚持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 |
C.不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
D.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影响 |
11.
1937年8月9日《申报》文艺副刊《春秋》刊登了一则重要启事,宣布“本刊从今天起,转变以往作风,重新订正取材范围:如何摧毁万恶的侵略者?如何激发前方的战士?如何唤醒后方的民众?如何达到我们的最后胜利?”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A.时势改变《春秋》的宣传主题与选材 |
B.《春秋》显示媒体社会宣传责任意识 |
C.《春秋》的报导宣传立场是抗日救国 |
D.《春秋》是中国共产党人主办的报刊 |
12.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要求各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阅读一些主要参考文件
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起草工作的特点是
国剧 | 宪法 |
苏俄(联) | 1918年宪法:1935年宪法 |
中华民国 | 1913年天坛宪法案;1923年曹混宪法;1945年中华民国宪法 |
法国 | 1945年宪法 |
其他 | 罗马尼亚,波兰,捷克等国宪法 |
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起草工作的特点是
A.民主政治建泛趋于制度化 |
B.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 |
C.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 |
D.深受“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 |
13.
1949年的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
A.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
B.决定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
C.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 |
D.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14.
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总纲第二十八条修改如下,这一修改
修改前:“……镇压叛国和其他反革命的活动……”
修改后:“……镇压叛国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修改前:“……镇压叛国和其他反革命的活动……”
修改后:“……镇压叛国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A.有利于法制社会的建立 |
B.彻底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
C.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
D.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指导思想的变化 |
15.
中国在对待台湾问题上一贯奉行决不妥协的政策。“决不妥协”是指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
②必须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③凡是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
④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
②必须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③凡是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
④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A.①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6.
《人民日报》某年6月发表了题为《力争高速度》的社论,指出:“速度问题是建设路线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实业的根本方针问题。”“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不久,在这条建设路线的指引下掀起了
A.社会主义改造 | B.改革开放 | C.“文化大革命” | D.“大跃进” |
17.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张的主要意义在于( )
A.代表了人类社会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
B.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
C.鼓励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基础 |
D.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