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河南三门峡陕州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精英对抗赛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91280

试卷类型:竞赛
试卷考试时间:2015/12/2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17分)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对世界认识角度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世纪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这个世界之外。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司马迁所著《史记》,主体是中国,但涉及范围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中国人已知的世界史。
——根据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材料三《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注:通“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四我国1962年出版的世界近代史教材《世界通史·近代部分》的第一章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而1992年出版的《世界史·近代史编》的第一章是“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史书在认知世界方面存在的局限。(3分)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上有何重大变化?结合中外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8分)
(3)推断材料四两种教材关于世界近代史开端各自所用的角度。请分别用此两种角度阐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6分)

2.单选题(共13题)

2.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何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
A.罗马法完全抛弃理性的原则
B.宗教丰富了罗马法的内容
C.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D.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
3.
有学者评价古罗马某部法律时指出,“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据此推断这部法律
A.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
B.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C.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D.主要是维护平民利益
4.
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
B. 美国政府由选举产生对国会负责
C. 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直接选举产生
D. 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5.
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B.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C.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D.实施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实现普选权是当时法国各阶级的共同目标
6.
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割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是
A.君主立宪制和民主社会的构建
B.资产阶级和君主专制的斗争
C.民主代议制和共和政体的建立
D.“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
7.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最确切的是( )
 
材料
结论
A
梭伦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
梭伦改革使雅典男性公民在政治上获得了平等的权力
B
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
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
C
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
光荣革命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D
英国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下院)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共和制与民主制的混合物
 
A.AB.BC.CD.D
8.
下图是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时制作的通商口岸示意图,他据此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总体来看通商口岸的开设由沿海向内地深入
②通商口岸的开设反映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③通商口岸的开设均与列强的侵略路线相关
④通商口岸的开设均与列强的侵略意图相关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
“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B.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C.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D.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
10.
“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海师,何以施展?”这是张之洞对某次战争后所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批判。该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
A.使中国开始走上了学习西方的道路  
B.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C.为国人思考制度变革提供历史契机  
D.使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1.
2014年底,台湾军方推出抗战殉职将官名录中列有1942年牺牲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而此前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1943年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国民革命军第一五零师师长许国璋名列其中。(如下图)这说明(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深入人心B.国共联合抗战增进了民族感情
C.海峡两岸都尊重抗战的历史事实D.“一国两制”政策得到切实执行
12.
巴黎公社会议决定,在市政厅开设公共食堂。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标准1.5法郎,晚餐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就是这样一个公共食堂,也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材料主要反映了
A.公社因财政紧张提倡节俭
B.公社的公共食堂管理规范
C.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
D.公社实行平均主义原则
13.
观察以下四幅图片,下列对这四幅图例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A.图1反映的现象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B.图2反映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大大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D.从图1到图4反映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曲折性
14.
为下图选择最恰当的标题()
A.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B.当今世界格局的两极化趋势
C.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D.当今世界格局的单极化趋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