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民间媒体在我国由来已久,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
材料一 宋代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仅有大量发行的官报,还出现了官方禁令下民间发行的“小报”,其发行人多为邸吏、使臣、书店主人等,内容有真有假。明清时期,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人员构成及运作方式与现代报社机构类似,刊发的内容需官方审核,真实性更高、更可靠。报房的大量出现,促进了报业的技术革新。作为盈利性质的商业报纸,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民众的意见和需求,呈现出古代向近代过渡中的微弱新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中国第一次民间办报高潮出现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媒体发展的意义。
材料一 宋代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仅有大量发行的官报,还出现了官方禁令下民间发行的“小报”,其发行人多为邸吏、使臣、书店主人等,内容有真有假。明清时期,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人员构成及运作方式与现代报社机构类似,刊发的内容需官方审核,真实性更高、更可靠。报房的大量出现,促进了报业的技术革新。作为盈利性质的商业报纸,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民众的意见和需求,呈现出古代向近代过渡中的微弱新变。
——摘编自潘小露《宋代“小报”与明清〈京报〉比较》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国内出现第一次民间办报高潮。王韬于1874年创刊于香港的《循环日报》,是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个以政论为主的报纸。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派一共创办了《中外纪闻》、《时务报》等30多种报刊。在上海、重庆等地也出版了不少兼载新闻评论和译文的时事性政治刊物。——摘编自王鑫宏《晚清民间办报高潮与清政府官方应对》
材料三 近年来,人类逐渐步入了个人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将信息进行自由的采集、过滤、加工并传播给他人的自媒体时代。中国的自媒体以博客、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为主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具有个体性、自由性、多元性、平等性、便捷性等特点,但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摘编自张爱军、秦小琪《自媒体传播与公平正义演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民间报刊的变化,并说明民间报刊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中国第一次民间办报高潮出现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媒体发展的意义。
2.论述题- (共1题)
3.单选题- (共14题)
3.
“十二铜表法”颁布后,罗马共和国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律。公元前445年,坎努利斯法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李锡尼一塞克斯图法案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权利。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罗马法强调公民法律地位平等 |
B.罗马法改变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 |
C.罗马法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
D.罗马法对近代西方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
4.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次“战略转移”的重大历史意义是
A.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
D.揭开了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序幕 |
5.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主要说明了
A.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 |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
C.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农民思想的变化 |
6.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国民党第一、二、五战区等虽然都部署了大股部队留驻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但多以失败而告终,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则获得了重大发展。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
A.军队的武器装备不同 |
B.游击战战略地位不同 |
C.作战地域的分布不同 |
D.抗战指导思想的不同 |
7.
史仲文的《世界全史》提到:英国18世纪初期,制铝、制盐等行业已成为资本集中的工业;1750年,在煤铁工业中雇用数百人的大规模生产比比皆是。英国当时所存在的经济和技术的平衡,已经达到在市场推动下工业能够不断自行扩展的程度。据此可知,英国
A.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国家 |
B.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
C.机器大生产已居主导地位 |
D.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
8.
洋务派提出“欲自强,必须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的口号,这表明
A.洋务派十分重视军事工业 |
B.洋务派已认识到必须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
C.洋务派已明确强与富的辩证关系 |
D.洋务派认为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同等重要 |
9.
据《阅世篇》载:“(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挟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充分反映了
①明末上海商业的发达
②当时入市的富商巨贾拥有雄厚资金
③商人的地位贵如王侯
④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中介机构
①明末上海商业的发达
②当时入市的富商巨贾拥有雄厚资金
③商人的地位贵如王侯
④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中介机构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0.
明代一位名叫顾清的官员,在《松江府志》中描述了当时松江地区民风向奢的23种常见变化,并对这些民间消费行为都进行了十分严厉的批评和否定。这一现象说明
A.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强化 |
B.奢侈行为危及社会发展 |
C.商品经济冲击了传统观念 |
D.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抑制 |
11.
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羡(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沴之乡,所乏粮耳(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散入村闾”。他们共同强调
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 |
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 |
C.调节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 |
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 |
13.
(09年四川卷)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之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海外市场的形成 | B.垄断组织的出现 |
C.圈地运动的推进 | D.民主制度的确立 |
14.
民国初年,《采菲录》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耳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
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 |
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
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 |
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 |
15.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
A.批判神权统治 |
B.宣扬人性解放 |
C.构建理性王国 |
D.倡导思想自由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