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2016年底,特朗普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点,历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都直接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牵涉中国的国家利益。纵观历史,美国的对华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1894年成为世界GDP的首强,有资格进行国际规则游戏了。……美国开始积极介入东方事务,它占领了菲律宾以至西太平洋,并开始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但美国是个经济大国,同时又是个军事小国,所以美国进入中国的政策视野并成为可以依赖的国际力量,从国际关系政策角度来讲还是在这个之后。
——金灿荣等《中国人是怎样看美国的——一个历史的考察》
材料二(1931年)是年一秋期间,胡佛先生全神贯注于全国所依赖,筹划大规模建设计划之重任,在此情形之下,以应付世界对面新危机之时间与精力,所余自属有限,素报不受他国干涉之自由观念者,择于此时,已计划东三省事件之爆发实为适得其时。
——亨利·L·史汀生《远东之危机》
材料三1941年1月,美国《租借法案》出台,这样,罗斯福在对外援助方面就拥有了广泛的权力。……根据美方统计,战时美国对华贷款为6.9亿美元,按《租借法》给予的军事援助为8.257亿美元。美国的军事援助主要用于陈纳德指挥的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和史迪威主持的培训和装备30多个中国陆军师。即为了联合作战,打击日本侵略军。
——薛磊《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四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的政府不大可能对中国的行为产生多少影响,更不用说对它的思想观点了。但是,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美国总统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外交政策报告(1970年2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美国的对华政策内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在三四十年代有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材料一美国1894年成为世界GDP的首强,有资格进行国际规则游戏了。……美国开始积极介入东方事务,它占领了菲律宾以至西太平洋,并开始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但美国是个经济大国,同时又是个军事小国,所以美国进入中国的政策视野并成为可以依赖的国际力量,从国际关系政策角度来讲还是在这个之后。
——金灿荣等《中国人是怎样看美国的——一个历史的考察》
材料二(1931年)是年一秋期间,胡佛先生全神贯注于全国所依赖,筹划大规模建设计划之重任,在此情形之下,以应付世界对面新危机之时间与精力,所余自属有限,素报不受他国干涉之自由观念者,择于此时,已计划东三省事件之爆发实为适得其时。
——亨利·L·史汀生《远东之危机》
材料三1941年1月,美国《租借法案》出台,这样,罗斯福在对外援助方面就拥有了广泛的权力。……根据美方统计,战时美国对华贷款为6.9亿美元,按《租借法》给予的军事援助为8.257亿美元。美国的军事援助主要用于陈纳德指挥的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和史迪威主持的培训和装备30多个中国陆军师。即为了联合作战,打击日本侵略军。
——薛磊《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四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的政府不大可能对中国的行为产生多少影响,更不用说对它的思想观点了。但是,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美国总统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外交政策报告(1970年2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美国的对华政策内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在三四十年代有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
政治治理是门大艺术,古往今来的政府都在探寻更高效、更合理治理模式。
材料一 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它的颁布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通过何种政治制度实现真正的民主。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材料一 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指的是什么政治制度?结束这一制度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它的颁布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通过何种政治制度实现真正的民主。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2.单选题- (共13题)
3.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白日行窃,除用武器拒捕外,不得杀之。”以上材料不能反映的是《十二铜表法》
A.量刑较重 |
B.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
C.不尊重生命 |
D.重视维护人身名誉权 |
4.
英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基本确立后,不仅对国王的行为进行了很多约束,对议会议员也有一套系统的职责规范,其中一项便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此项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
A.防止议员腐化堕落 |
B.保证议会机构独立 |
C.完善议员选举制度 |
D.缓解王室财政困难 |
5.
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任期将到,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击败对手,将成为美国下一任总统。美国总统的产生办法是
A.通过国会参议院选举产生 |
B.通过国会众议院选举产生 |
C.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
D.通过全国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
6.
有学者指出“领事裁判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据此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
①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②直接引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③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④严重侵犯近代中国的司法主权
①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②直接引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③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④严重侵犯近代中国的司法主权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7.
太平天国运动有很多缺点,如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大肆封王赐爵,封建等级森严等等。但它却被列入近代民主革命的范畴,原因可能是
A. 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B. 它将斗争矛头指向了清政府和列强
C. 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D. 它颁布了《资政新篇》
A. 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B. 它将斗争矛头指向了清政府和列强
C. 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D. 它颁布了《资政新篇》
8.
中国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他们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戊戌变法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9.
阅读下边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表格,其中史实和推论都正确的是
序号 | 史实 | 推论 |
A | 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到1927年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 北伐战争取得重大成果,孙中山先生起了重要领导作用 |
B | 遵义会议选举***为党的总负责人,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的正确领导 |
C | 进入抗战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抗击着大部分侵华日军及几乎全部伪军。 | 进入抗战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
D | 1949年4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覆亡。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
A.A | B.B | C.C | D.D |
10.
1935年1月,总司令部下达《野战军渡江作战计划》,随后根据战场形势变化,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完成了长征中一次出奇制胜的精彩军事行动,以至于国民党追剿部队也不得不叹服红军“神机妙算,出进无常”。这凸显了红军
A.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 |
B.有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
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
D.纠正了“左”倾主义错误 |
11.
下图是中共按照《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发的土地执照,图片反映的“土地执照”


A.为解放战争赢得广大农民支持 |
B.激发了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 |
C.有利于巩固和扩大敌后根据地 |
D.大大巩固了新中国革命政权 |
12.
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说明
A.两党都支持国家统一 |
B.国民党是台独的主要力量之一 |
C.“一个中国”原则是国共两党的主要分歧 |
D.国共两党矛盾不可调和 |
13.
在构成未来多极结构的各种战略力量中,不仅有全球性大国,也有地区性大国;不仅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发展中大国;不仅有以信仰基督教为主的国家,也有以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材料反映出世界格局的发展
A.缺乏稳定的根基支撑 | B.导致利益的重新分配 |
C.体现多样性和复杂性 | D.调整了大国间的关系 |
14.
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作为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在美国提出的出兵朝鲜的提案上选择弃权,最终安理会以全票通过出兵朝鲜的决议。战争初期,苏联迟迟不兑现空军援助的承诺。后来,秘密支援中国时,苏军要求参战的飞行员使用汉语或者朝鲜语通话。这表明
A.苏朝关系已经出现裂痕 |
B.苏联不愿与美国发生全面冲突 |
C.中苏关系已经出现裂痕 |
D.苏联与美国争霸中处于劣势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