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法制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是衡量时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是否健康的关键所在,是良好的社会制度规范与政治环境的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则债权人有权拘禁债务人,甚至可以给债务人戴上脚镣。在拘禁债务人六十天后,双方未达成和解,则债权人可以连续三次把债务人牵至广场集市出卖。如果第三次没有卖掉债务人的,或者没有人为债务人代为清偿和提供保证的,那么债权人就可以把债务人卖到外国甚至是杀死债务人。如果债权人是多数的,就由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
(1)依据材料一,判断它可能出自哪部法律?体现了怎样的原则?
材料二被誉为美国宪法之父的汉密尔顿系统主张三权分立、相互制约,认为这是防止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可靠办法,也是避免暴政的最好途径。同时,他认为应该在立法机构内部进行权力牵制,以防止国会权力过分集中。
——《论美国政府的分权制衡机制》
(2)据材料二,说明汉密尔顿的主张在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三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三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五条: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节选《临时约法》
(3)依据材料三说明体现了哪些原则?
材料四1953年1月***亲自挂帅,领导中共中央宪法起草小组进行宪法草案初稿的起草工作。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通过宪法草案并正式公布,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全国各界共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了宪法的讨论,又提出许多修改和补充意见。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1197票赞成,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届会议资料整理》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备哪些特点?
材料一如果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则债权人有权拘禁债务人,甚至可以给债务人戴上脚镣。在拘禁债务人六十天后,双方未达成和解,则债权人可以连续三次把债务人牵至广场集市出卖。如果第三次没有卖掉债务人的,或者没有人为债务人代为清偿和提供保证的,那么债权人就可以把债务人卖到外国甚至是杀死债务人。如果债权人是多数的,就由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
(1)依据材料一,判断它可能出自哪部法律?体现了怎样的原则?
材料二被誉为美国宪法之父的汉密尔顿系统主张三权分立、相互制约,认为这是防止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可靠办法,也是避免暴政的最好途径。同时,他认为应该在立法机构内部进行权力牵制,以防止国会权力过分集中。
——《论美国政府的分权制衡机制》
(2)据材料二,说明汉密尔顿的主张在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三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三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五条: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节选《临时约法》
(3)依据材料三说明体现了哪些原则?
材料四1953年1月***亲自挂帅,领导中共中央宪法起草小组进行宪法草案初稿的起草工作。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通过宪法草案并正式公布,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全国各界共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了宪法的讨论,又提出许多修改和补充意见。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1197票赞成,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届会议资料整理》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备哪些特点?
2.
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政权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
(1)根据材料,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

材料三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2)根据材料二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与九品中正制相比有何进步?
材料四任何一个州,都不可能仅凭自己动议,便能合法地退出联邦——而任何以此为目的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联邦是不容分裂的。……就自然条件而言,我们是不能分离的。我们决不能把我们的各个地区相互搬开。……合众国总统的一切权威都来之于人民,人民并没有授予他规定条件让各州脱离出去的权力。……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它(南方叛乱诸州)有一天会被我们的良知所触动,再次奏出联邦合唱曲。
——林肯总统1861年就职演说
(3)据材料四,概括林肯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邦政府“再次奏出联邦合唱曲”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
(1)根据材料,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

材料三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2)根据材料二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与九品中正制相比有何进步?
材料四任何一个州,都不可能仅凭自己动议,便能合法地退出联邦——而任何以此为目的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联邦是不容分裂的。……就自然条件而言,我们是不能分离的。我们决不能把我们的各个地区相互搬开。……合众国总统的一切权威都来之于人民,人民并没有授予他规定条件让各州脱离出去的权力。……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它(南方叛乱诸州)有一天会被我们的良知所触动,再次奏出联邦合唱曲。
——林肯总统1861年就职演说
(3)据材料四,概括林肯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邦政府“再次奏出联邦合唱曲”的历史意义。
3.
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1)据材料一,分析作者认为“光荣革命”是“反革命”的理由。结合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特点,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2)据材料二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而实现利益相互妥协的?
材料三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向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3)政治妥协也曾被成功应用于外交领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
材料一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1)据材料一,分析作者认为“光荣革命”是“反革命”的理由。结合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特点,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2)据材料二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而实现利益相互妥协的?
材料三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向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3)政治妥协也曾被成功应用于外交领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两院的咨文
(1)基于上述认识,美国采取了什么外交政策?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需要一个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发表上述讲话的背景。
材料三 我知道,要摈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1998年2月8日叶利钦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的讲话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对外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指出不同时期,美国的外交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两院的咨文
(1)基于上述认识,美国采取了什么外交政策?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需要一个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发表上述讲话的背景。
材料三 我知道,要摈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1998年2月8日叶利钦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的讲话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对外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指出不同时期,美国的外交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6题)
5.
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A.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 |
B.奴隶地位有所改善 |
C.材料体现的是公民法的内容 |
D.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 |
6.
《联邦党人论稿》的“引论篇”中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美国那种“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解决文中的现象,1787年宪法()
A.确立自由平等原则 | B.确立了共和制原则 |
C.确立了联邦制原则 | D.确立权力制衡原则 |
7.
《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敛最好的一次。”材料中所说的“收敛”最主要体现在
A.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 B.奠定了英国建立君主立宪的基础 |
C.使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 | D.英国的王位世袭制最终确立下来 |
8.
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 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
9.
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一、厦门、宁波、上海准旗贸易,但不准久住据为巢穴。二、福州不准开放,不得开放,不得已可改为泉州。三、香港扔坚持“赏借”。四、对于赔款不在反对。该谕旨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B.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
C.使中国开始进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
10.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有两块是反映1851年和1911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相似之处有
①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
②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
③曾在南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④领导人都曾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①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
②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
③曾在南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④领导人都曾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11.
某中学历史教师组织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课堂讨论。同学们对其先后颁布的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做了评价,其中正确的是
A.甲同学:两个纲领都体现了农民的诉求 |
B.乙同学:二者都否定了封建剥削制度 |
C.丙同学:二者的经济主张是一致的 |
D.丁同学: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
12.
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使这位诗人感到愤闷的历史事件是()
A.火烧圆明园 | B.清政府割让台湾 |
C.八国联军侵华 | D.国民党败退台湾 |
13.
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解剖病灶”产生的历史影响是
A.冲击了清朝封建统治 |
B.直接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首次尝试 |
C.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
D.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
14.
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下表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里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在城市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在城市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 |
15.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样式被称为现代化模式。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 )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巴黎公社的成立
C. 二月革命的爆发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巴黎公社的成立
C. 二月革命的爆发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16.
2017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下表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宣布停止炮击金门 |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
C.宣布采取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
17.
“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18.
1953 年6 月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 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
19.
60年代中期,我国同日本和西欧等西方国家的贸易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五十年代末期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 B.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
C.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
20.
有西方媒体认为,在战后几十年林林总总“蓝图式”的国际设计中,作为成功的典范。它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花的时间比预计的要短,而付出的代价要低的多,它必将作为美国对世界和平的最大贡献载入史册。“它”是指
A.经济互助委员会 |
B.杜鲁门主义 |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D.马歇尔计划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