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八国同时向清政府宣战的权力机关却不尽相同。法国是国民议会,德国是皇帝,美国是总统,英国是议会下院。
(1)依据所学,任选其中一国简述其政治制度及各权力部门的分权情况。
材料二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人民日报•新中国60年光辉历程启示之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殊的民主方式”的政治框架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材料一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八国同时向清政府宣战的权力机关却不尽相同。法国是国民议会,德国是皇帝,美国是总统,英国是议会下院。
(1)依据所学,任选其中一国简述其政治制度及各权力部门的分权情况。
材料二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人民日报•新中国60年光辉历程启示之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殊的民主方式”的政治框架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2.
下面二幅漫画反映了俄国历史的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列宁清理地球的垃圾

图2戈尔巴乔夫的困惑
(1)图1反映了什么事件?指出其意义。
(2)图2反映了什么事件?指出导致该事件发生的政治原因。

图1列宁清理地球的垃圾

图2戈尔巴乔夫的困惑
(1)图1反映了什么事件?指出其意义。
(2)图2反映了什么事件?指出导致该事件发生的政治原因。
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的背景是什么?此举对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的背景是什么?此举对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2.单选题- (共16题)
9.
菲利浦•约瑟夫在《列强对华外交》中写道:“它揭开了(英国)对华事务的新纪元,它标志着中国闭关锁国的破产……。”它当指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北京条约》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北京条约》
10.
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
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
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
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
15.
“宪法规定我们的国家要建立社会主义,这当然不是说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是现成的东西,也不是说我们可以坐着等到它来到。”由此可知
A. 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B. 通过该宪法的会议是中共七大
C. 该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D. 当时改革开放作为国策已写入宪法
A. 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B. 通过该宪法的会议是中共七大
C. 该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D. 当时改革开放作为国策已写入宪法
16.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主权所采取的策略是
A.“一个国家,两种法律” |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C.“一个国家,两个政府” | D.“一个民族,两个国家” |
19.
“通过对外援助这种方法,美国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并支持着本来肯定会倒向或投向共产主义阵营的国家。”体现这一做法的有
A.实施马歇尔计划 | B.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
C.组建北美自由贸易区 | D.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3.选择题- (共4题)
4.多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