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9085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它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30年,法国爆发了推翻复辟王朝的七月革命,整个欧洲的民主运动亦出现了高潮,这就进一步推动了英国选举改革运动的发展。议会中的改革派和保守派经过反复的斗争和较量之后,在国内选举改革民主运动的压力下,终于在1832年6月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这次议会改革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新分配下院议席。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议席,另外31个人口在2000至4000之间的选区分别减少一个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改革的第二个内容是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1867、1884年的议会改革法案进一步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根据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等资料改编
材料二有人认为,当经济、社会走出传统农业社会时,政治民主变革势所必然。有人不以为然,认为,经济的现代化并非必然引起政治民主化,而且政治的集权专制才是经济现代化的致胜法宝。
——李季山《走向民主——英国第一次宪政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并指出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
(2)评述材料二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副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的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在1870年之后,新能源被开发出来,原已实现机械化的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新式的工业涌现出来,工业开始按地理需要分布开来了。……电力已经以它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进入实用阶段。在1914年之前的20年里,内燃机和柴油机的发明,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汽车、飞机和潜水艇;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的出现,使石油成为最令人垂涎的自然资源之一。在新兴化学工业里,工业研究室正在取代个人发明家。
在工业革命的新阶段里,机器制造业的地理分布从英国和比利时——在1870年,只有它们算得上真正的工业国家——扩展到了法国、意大利、俄国和日本,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德国和美国。……在1871年,德国钢的产量才是英国的五分之三,到1900年开始超过英国,到1914年已经是英国的两倍。1914年美国的钢产量比德、英、法三国的总和还要多。
——摘编自(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材料四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新阶段出现的新现象。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单选题(共19题)

3.
下面的案例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说明了罗马法
●案情:甲请乙建造房屋。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乙逃遁,甲将乙之子告上法庭。
●判决: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承担,判乙之子无罪开释。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
A.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重视维护平民的切身利益
C.司法审判程序严格完备
D.具有理性、重视证据的精神
4.
2014年1月,某青年干部学院邀请一学者做学术报告,题为:《美英政治制度评析》。下列不可能出现在通告海报“内容”一栏的是
A.英国国家元首首相与美国国家元首总统政治权力的异同
B.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统治方式的变化
C.美国分权制衡如何有效预防专制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和发展
5.
马克思评价某运动:“一开始就带有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陋万状的破坏来对立停滞与腐朽。”该运动是
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6.
下表中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AB.BC.CD.D
7.
20世纪70年代某国领导人访华时致辞:“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关系有过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对此,我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关系停留在不正常和不自然的状态下,我们只能坦率地承认这个历史事实。”这一致辞
A.加快了中国重返联合国进程
B.推动了美国对华由敌视到合作
C.促进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
D.实现了中国外交关系重大突破
8.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972年2月,《中美联合公报》签署。由此可见在这二十多年间,新中国的外交
A.从实行“一边倒”到主张“另起炉灶”B.从实行结盟政策到奉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
C.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到逐步走向务实D.从反对霸权主义到主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9.
“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这场“求变之风”最终
A. 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B. 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力量
C. 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D.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说道:“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里所说的“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
A.雅尔塔体制B.两极格局瓦解C.欧洲联盟成立D.多极化趋势
11.
左图为陕西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右图为清代台湾耕田图局部(采自清人绘《台湾风俗图》)将两图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犁耕技术
A.在传承中发展
B.最早出现于陕西境内
C.清代方传至台湾
D.具有男耕女织的特点
12.
清代直隶总督署院内的山墙上雕刻有一组《御题棉花图》,由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绘制,通过16幅图记录棉花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乾隆皇帝亲笔为每图题写七言绝句。材料主要反映了
A.棉纺织技术已经成熟
B.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C.统治者重视劝课农桑
D.棉花是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
13.
清朝乾隆《吴江县志》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日夕治丝。”据此可知
A.政府倡导推动工商业发展B.新兴市镇剥离了行政机构经济职能
C.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D.当地丝织业逐渐从农家副业中独立出来
14.
“巷陌路口,桥门市井,皆卖各种时令水果、吃食饮品”,这一现象说明
A.“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B.“交子”广泛使用
C.“市”突破了空间的限制D.出现了雇佣关系
15.
清蓝鼎元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主要反映了
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恶果B.抑商政策的弊端
C.清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D.闽广地区的蛮荒
16.
“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倍……(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材料所述的这场运动(  )
A.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B.使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C.引起了欧洲阶级关系的变动D.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7.
英国历史学家哈特维尔认为:“工业革命是发生在1750年和1850年这一个世纪的作为工业化结果的经济增长。”以下不能说明哈特维尔观点的是
A.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了手工劳动
B.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
C.工业革命引起了1832年议会改革
D.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18.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19.
政府放弃了关税自主权,致使美国企业在中国如同在其本土上一样,可以为所欲为。……官僚资本急剧膨胀,这直接从资金、原料、动力等方面限制了民族工业的生产。再加上通货膨胀、市场趋于混乱等因素,最终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极度的困境。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A.一战期间
B.国民政府前十年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0.
曾经说:“中国并没有触怒任何人……她只是一个老大的病夫,过了若干世纪的太平岁月,无形消失了活力,现在正当她慢慢复苏的时候,却被这短小精悍全副武装的日本扑到身上……”这次“慢慢复苏”
A.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
B.开始了引进西方政制的尝试
C.实现了清代政权机构现代化
D.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的普及
21.
下表是不同版本《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1978——2012年的部分新词汇,表中内容主要反映了我国
A.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
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3.选择题(共1题)

22.

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这反映了(   )。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借助经济活动,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④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