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目前俄国革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
——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二中央委员会认为,俄国革命的国际形势和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了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
——1917年10月1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通过的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
材料三 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和平法令》指出,苏维埃的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正的民主和约进行谈判,立即实行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
——《和平法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是怎样总结当时的历史特点的?对此他主张怎样夺权?
(2)材料二和材料一相比,布尔什维克党的夺权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夺取政权后的苏维埃政府对当时的战争采取什么态度?请分析苏维埃政府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
材料一 目前俄国革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
——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二中央委员会认为,俄国革命的国际形势和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了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
——1917年10月1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通过的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
材料三 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和平法令》指出,苏维埃的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正的民主和约进行谈判,立即实行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
——《和平法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是怎样总结当时的历史特点的?对此他主张怎样夺权?
(2)材料二和材料一相比,布尔什维克党的夺权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夺取政权后的苏维埃政府对当时的战争采取什么态度?请分析苏维埃政府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1题)
2.
恩格斯指出:“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罗马法在近代“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不包括
A.罗马法注重调节经济关系,法律程序严谨 |
B.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推动 |
C.罗马法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
D.罗马法中包含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理念 |
3.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此规定体现了
①依法治国思想
②自然法的基本原则
③保护公民的利益
④城邦的民主化治理
①依法治国思想
②自然法的基本原则
③保护公民的利益
④城邦的民主化治理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4.
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这表明美国政治体制中
A.保障人民主权建立共和体制 |
B.联邦政府加强了各州的自主权 |
C.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 |
D.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分权制衡 |
5.
某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由此可推断这一宪法是
A.《权利法案》 |
B.《1787年宪法》 |
C.《临时约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6.
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3日拥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对“台湾民主国成立”的认识比较正确的是
A.这是台湾士绅阴谋脱离祖国而独立的分裂行为 |
B.“永清”的含义是台湾永远是清朝的,因此这是维护清朝统治的爱国行为 |
C.这是台湾士绅进行的一次政治投机,有效地抵抗了日本的侵略 |
D.这是台湾士绅在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 |
8.
1937年8月20日,蒋介石签令颁发国军作战指导计划,其“方略”第二条为“国军部队之运用,以达成‘持久战’为作战指导之基本主旨,各战区应本此主旨,酌定攻守计划,以完成其任务”。下面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依然延续了此前对日妥协的做法 |
B.国民政府军事安排重心仍在剿共 |
C.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畏敌恐战心态 |
D.体现了国民政府实行积极的抗战路线 |
9.
小时候我们常唱一首歌,歌词的大意是,望着祖国的地图,红小兵心潮翻腾,我们看见了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岛,我们怀念台湾小朋友。高山挡不住春风,乌云遮不住阳光,祖国要统一,台湾要解放……颗颗心儿为着一个目标跳动!啊,啊,啊,五星红旗总有一天,会飘扬在台湾岛上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这首歌曲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表达了大陆要武力解放台湾的决心 |
B.抒发了大陆人民对台湾人民的挂念 |
C.这首歌应创作和传唱于“文革”时期 |
D.1979年元旦后放弃了武力统一,此歌不再传唱 |
10.
宋楚瑜说:“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连战说:“我们是一家人。”这表明“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因此我们“共同的大事”是
①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
②两岸和解
③中国人要重新振奋起来
④反对台独
①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
②两岸和解
③中国人要重新振奋起来
④反对台独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11.
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
B.放弃“一边倒”政策 |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
12.
日内瓦会议前,周恩来总理专门对莫斯科进行了访问,目的是商议和协调中苏双方对日内瓦会议的方针政策。访问中赫鲁晓夫对周恩来说:“中国、朝鲜、越南能一道出席这次国际会议,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就是一种胜利。”对材料中“胜利”的正确理解是
A.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承认协定有效 |
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
C.通过了有利于第三世界的《日内瓦协定》 |
D.中国等国家在国际会议上有机会阐明对各项问题的原则和立场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