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0803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0

1.综合题(共3题)

1.
人性的解放,民主政治的实践,构成了近现代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清晰主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刘祚昌、王觉非分卷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立宪君主制……新体制通过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这就为未来国家民主化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三  1954年,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到2014年9月,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42件、行政法规737件、地方性法规8500多件……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摘编自《依法治国七讲(图解版)》编写组编写《依法治国七讲(图解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是对哪一运动的评价?“新的时代精神”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运动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英国革命创造的全新政体是什么?在这种政体下,通过什么途径“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这一政体的确立有何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哪次大会的主要任务?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
(4)纵观上述材料,你从近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得到哪些感悟与认识?
2.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亚洲先人们很早就开始了文明交流互鉴。汉武帝时,哪一历史事件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之后逐渐形成的丝绸之路记录着亚洲先人们交往交流、互通有无的文明对话,试举两例加以说明。请用一句话描述你心中的丝绸之路。
(2)1871年底,一支包含49名明治高官在内的政府使节团从日本横滨出发,前往美、英等12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考察。日本政府此举的目的是什么?明治维新中的哪些措施体现了这次考察的成果?日本因此走上了怎样的发展道路?
(3)当前,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这得益于哪一项技术的发明和普及?
(4)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秉持什么态度?
3.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决定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必须做出正确的抉择,才能推动民族与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井冈山道路的实质就是从实际出发,即从国情出发选择革命道路。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秋收起义失利转入井冈山后,正是一方面通过总结经验,一方面通过对近代中国国情的深入分析后,才认识到农村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和主要阵地,从而开创了井冈山道路。

——陈晓美、凌弓著《井冈山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开篇》

材料二 在一个经济大萧条的时期,政府不敢干预经济也就无力保障人民的基本福利,于是,人民对胡佛失望了,甚至对美国的政府体制也产生了动摇(罗斯福)于危难之际大胆启动新政……这些新政一方面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福利主义的大门——政府要直接地对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负起责任。

——摘编自郑连根著《柔软而坚硬的自由——读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

材料三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从理论上来说,改革开放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从人民生活来说,广大老百姓希望尽快发展经济,解决温饱问题,改变长期缺吃少穿的局面。

——摘编自李忠杰著《改革开放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历史通览》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提出这个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大胆启动新政”的背景。作者是如何评价“新政”的?
(3)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原因。依据材料四,简要说明改革开放的成效。(注意史论结合)
(4)综合上述材料,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2.选择题(共14题)

4.
“(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
A.设立军机处
B.采用八股取士
C.废除丞相制度
D.设立厂卫机构
5.
清朝为加强对下图“①”处的有效管辖,设置了
A.台湾府
B.西域都护
C.伊犁将军
D.驻藏大臣
6.
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国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统计表
货物
单位
旧税率
新税率
减少百分率
棉花

24.19
5.56
77.02
棉纱

13.38
5.56
58.45
头等白洋布

29.93
6.95
76.78
 
A.闭关锁国政策的延续
B.鸦片走私的冲击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自然经济的解体
7.
“要自强,就必须有新的生财之道,开辟新的财源。”因此,洋务派官僚主张兴办
A.军事工业
B.民用工业
C.乡镇企业
D.经济特区
8.
今年5月4日,人民日报登载了新华社记者撰写的文章《百年青春心向党矢志建功新时代——致敬中国青年运动100周年》。此举是为了纪念
A.启蒙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9.
1900年10月11日,议和大臣李鸿章在俄罗斯军队的护送下,从天津来到北京,开始与西方列强谈判。与李鸿章此行相关的背景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日本学者伊豆公夫说:“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和投降,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绵延14年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起了决定性作用。”这场“民族解放斗争”的起点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皖南事变
11.
“中国是最早抗击轴心国侵略的国家,牵制了身处中国内陆的大批日军,在同盟国的整体部署中,中国的战略地位显然极其重要。”作者认为抗日战争
A.使中国遭受巨大损失
B.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C.得到海外华侨的支持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12.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以助人为乐的朴素行动,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根本问题,赋予了自己22年生命以无限的长度。他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
13.
解读下边的示意图,能得到的有效信息是
A.封臣要直接承担国家的赋税兵役义务
B.封君与封臣关系一经缔结就不能改变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通过层层分封形成
D.西欧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14.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拜占庭帝国是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
B.明朝降将吴三桂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C.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D.二战后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15.
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著作是
A.《天工开物》
B.《物种起源》
C.《农政全书》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
“到了产业革命时期,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工匠成为技术发明的主角,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尊敬……吸引了各阶层大批有才智的青年人投入到技术改进和技术发明的队伍里。”这段材料可以用来
A.阐述工业革命的过程
B.解释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C.说明工业革命的性质
D.论证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17.
下图的这座雕塑坐落在联合国总部的花园内,它隐喻了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
A.协调国际经济关系
B.保护世界知识产权
C.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D.重建战后国际新秩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