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067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中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正面战场积极抗战的战役,并写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及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材料二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

材料四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用明清时期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的具体成果。
(3)依据材料四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制度?

2.单选题(共23题)

3.
古罗马法律规定:“如果道路因水灾或其他事变而毁坏时,邻近土地的所有人,在道路未修复前应任由他人在自己的道路上行走。”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个人财产受到保护
B.注重维护公众利益
C.法律制度并不健全
D.侧重保护平民权益
4.
《法律与人权》一文中作者引用了古罗马法学家的名言“公正的人就是遵守法律的人,法律必须看得见,司法必须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平”。古罗马最早实践上述观点的是
A.万民法
B.公民法
C.《十二铜表法》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5.
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进行议会改革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权利法案》的颁布
6.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国庆演说中讲到:“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美国实现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梦想”主要是通过
A.实行三权分立
B.实行君主立宪
C.实行民主选举总统
D.实行联邦制
7.
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代议制民主,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A.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
B.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
C.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D.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
8.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的权力不包括(    )
A.对外宣战
B.召集和解散帝国议会
C.主持帝国政府工作
D.任命帝国宰相
9.
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10.
一位著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第五次反“围剿”
11.
有人说:洪仁玕是个具有强烈两面性的政治角色,或者说,整个太平天国历史上,恐怕还没有第二个人如他一般,先进性和落后性如此戏剧性地集于一身。这里的“先进性”主要是指他
A.创建了太平天国
B.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为太平天国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D.领导太平天国后期的反清斗争
12.
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
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标志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八七会议
14.
20世纪30年代,一曲《松花江上》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歌中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淞沪会战
15.
1942年初,戴安澜师长率国民党第200师入缅与日作战,不幸牺牲。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这表明
A.国共共同抗日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敬仰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
D.民族英雄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16.
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出当时国人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C.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17.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学说。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俄国十月革命
18.
在学习巴黎公社成立时,某校高一学生举办了一个座谈会,同学们就巴黎公社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心得交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B.巴黎公社革命后建立的政权是无产阶级政权
C.巴黎公社革命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历史主流的背景下发生的
D.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19.
***曾经高度评价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下列不能作为“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依据的是(    )
A.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
C.极大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和民族解放运动
D.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0.
2014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5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21.
“海选”是中国农民在村民自治中创造的一种直接选举方式,用四个字概括,就是“村官直选”。关于“海选”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目前我国各级领导机构都采用这一方法
B.“海选”中的提名方式透明度高
C.充分体现了直接选举的本质特征
D.不设门槛,人人有机会,谁都可以参加
22.
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项条件中,最主要的是
A.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C.中国早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D.英、葡接受“一国两制”的构想
23.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 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D. 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24.
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5.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A.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B.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C.消除了政治腐败现象D.严重践踏了民主和法制

3.选择题(共6题)

26.
解放战争时期,***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挺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挺进大西南
D.会师大西北
27.

翻译下列各句。

28.

翻译下列各句。

29.Do you like oranges?                            

30.Do you like oranges?                            

31.Do you like oranges?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