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9038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5/8/2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20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制度也在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五项制度。(10分)
材料二  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做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材料三   2012年,86岁的英国女王已经登基60年了。她是英国的国家元首,先后有11位首相得到她的任命。这些首相来自不同的政党,政治观点不同。尽管其中有些人她不一定认同,但只要他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她都会授予组阁权。她曾经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她从不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人认为这正是她得以保持英国王室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材料四  从1877年到1897年,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会议全部时间的84.5%,因此,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而下院只是“充当内阁登记机关”而已。……内阁还逐渐掌控了议会的财政权……伴随着政党组织的日益完善,首相和内阁作为多数党的党魁和领导核心,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大为加强。
——摘自人民版历史
(2)依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0分)
2.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中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对此有人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从哥伦布横越大西洋,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航行到印度西部海岸,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欧洲的统治也迅速的扩大到全球,……(这一切)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生气勃勃的新欧洲”重新“崛起”。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2.单选题(共17题)

3.
“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材料中的法律主要是指
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
4.
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代议制民主,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A.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
B.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
C.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D.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
5.
费城制宪议会上,富兰克林曾说:“我们知道第一个总统会是个好人,可是谁知道后面会选出什么家伙来呢?出于这种担忧,各州代表对美国政体进行的设计是
A.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大权
B.各州政府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拥有自治权
C.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独立平等,互相制约
D.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
6.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还我学生,还我自治”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7.
19世纪中期,列强侵略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中国南方兴起。这场运动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维新变法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8.
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失败中得到的最突出的教训是( )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中国革命的重心应由城市转向农村
C.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
D.必须尽快解决农民问题
9.
***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0.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胜利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有( )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暴露
②欧洲工人运动兴起
③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④工人运动已经走向国际联合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2.
“自从1949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据材料信息,这应出自
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C.1992年“汪辜会谈”达成的“九二共识”
D.2005年***与连战会谈纪要
13.
“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出现了严重混乱
B.红卫兵运动导致打砸横行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文革”使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14.
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共同纲领》封面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15.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创了外交关系的新局面。其重大外交成就有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④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
C.巴黎和会D.莫斯科会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其根本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经济实力的膨胀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18.
美苏“冷战”全面打响与最终结束的标志是( )
A.“铁幕”演说——东欧剧变B.杜鲁门主义——东欧剧变
C.“铁幕”演说——苏联解体D.杜鲁门主义——苏联解体
19.
民革命时期,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最基本的相同点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节制资本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平均地权

3.选择题(共1题)

20.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